人教版语文六下二单元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教学纲要

发布 2020-08-10 20:46:28 阅读 659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纲要。

背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段知识的掌握情况,本单元围绕“人生感悟”选编的5篇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有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有从不同的角度阐述道理的:有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也有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的。这些课文以风趣幽默、深刻的语言,描写了一个个生动的故诗,阐明了一个个含义深刻的道理。

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经过了六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概括、归纳、总结能力,在识字和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思考的能力,但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个别学生自身自主学习性差或者家庭督导力度不够,所以本单元要以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学习字词,阅读课文,还有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去理解重点的句子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部分学生可能较为内向或学习方法不当,对学习的信心有些缺乏,由当地提高。

总之,整个班集体发展比较平衡。

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3、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 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重点: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课文5篇,其中精读课文3篇,略读课文2篇。还有“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利用教材中一单元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阅读提示、课后资料袋、阅读链接、交流平台以及附的八篇选读课文等进行学习,整合单元内容。

3.课外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条件,利用“班班通”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还要通过阅读书报杂志、上网、收看电视收集有关人生哲理的文章及故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教学活动。

(一)识字与写字。

本学期要求至少会写8个生字,学生要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写,注意多音字或易混生字。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针对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堂上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掌握好字的各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提高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精读本单元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课后习题、文中泡泡、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2.略读课文的教学。放手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学中还可以结合课文中泡泡的内容,提示学生思考。

3.课内阅读:学习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

阅读中着力培养边默读边思考,开展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领会文章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也是本期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的阅读方法。

4.课外阅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条件,利用“班班通”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还要通过阅读书报杂志、上网、收看电视收集有关人生哲理的文章及故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习作教学。

安排了1次习作和一次练笔,两个题目:难忘的第一次,或者写身边使人有感触的事物,写的时候可以任意选择一个题目。习作中要注意有一定的速度,重视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通过范文引路、自评互评、认真修改等方式提高习作质量及水平。

合理利用网络的优势,丰富自己的写作形式,增加展示交流和互相评改的机会。

四)口语交际教学。

根据教材第一单元的安排选择口语交际的话题,活动安排如下:难忘的“第一次”,在交际过程中做到认真倾听,大胆表达,勇敢展示,更重要的是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并有针对性的与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五)综合性学习。

课下开展联系生活“难忘的“第一次”实践”活动,可以采取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的方式去开展此项活动,注意结合实际情况交流“难忘的“第一次”的体会,在回顾、交流、**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评价。一、评价方式。

单元评价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评价占40%,单元测试结果评价占60%。

一、评价。一)评价方式。

1、单元评价由平时的“词语听写”“诗文背诵”“日积月累的积累默写”等形式组成。

2、单元检测实行百分制:一单元的检测主要是以试卷的形式,针对本单元的字词和课文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检测和评价。

二)评价结果。

评价方式:百分制(很好、好、一般、继续努力等)。

以上内容以百分制计算,所有成绩将转化为对应等级:优(85及85以上)、良(75—84)、合格(60—74)、不合格(60以下)。成绩不合格者可提供一次补考机会。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纲要。

背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段知识的掌握情况,本单元围绕“中华民风民俗”选编的5篇课文:《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中国的民风民俗。

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经过了六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概括、归纳、总结能力,在识字和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思考的能力,但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个别学生自身自主学习性差或者家庭督导力度不够,所以本单元要以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学习字词,阅读课文,还有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去理解重点的句子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六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是新疆本地的人,还有少部分学生来自祖国的内地,但是对中国的传统的民风民俗了解的很片面,也许他们熟悉自己的地方风俗习惯,但是了解的不系统,在面临毕业的时刻,我们结合单元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应结合课文,倡导学生品读课文,以课文为基点,多了解各民族不同的民俗风情,还可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了解各国的民俗民情。在学习的同时,要能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将这样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在作文中,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悟课文叙述的民风民俗,了解节日习俗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民俗文化的兴趣。

3、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容,民风民俗,了解节日习俗的民族文化,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4、引导学生搜集,交流民俗资料,读中感悟,交流**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和写作特点。

重点: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中表达的民风民俗,了解节日习俗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民俗文化的兴趣;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课文的表达顺序和写作特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课文5篇,其中精读课文3篇,略读课文2篇。还有“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利用教材中一单元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阅读提示、课后资料袋、阅读链接、交流平台以及附的八篇选读课文等进行学习,整合单元内容。

人教版语文六下教案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一 揭题,质疑。1 课文为什么用 半截蜡烛 为题目?这 半截蜡烛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 师质疑 课文围绕 半截蜡烛 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二 初读感知。3 本文围绕 半截蜡烛 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 地点 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三 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六下《统计表》教案

人教版六下 统计表 教案。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 填写。2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的能力。3 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 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1 讲述练习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2 复习...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第三单元课题 8 三打白骨精第1教时总 9 第个教案。执教者 教学目标 1 学会6个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新词的意思。2 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3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扫除阅读障碍,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课前准备 小黑板。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