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体现生命科学课的特点,紧紧围绕生物进化这条主线,来设计有关教学活动。本节课通过阅读、观察、比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主要突出了两点:
一是通过**性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教案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而且逻辑性强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
下面你们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和录像,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又如:化石是最好的证据。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
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这种方式简单、直观、启发效果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学生进行科学**的愿望。
二是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达到以促进素质教育的目的。这一节课本身就是一节充满唯物主义的生命的科学教育课,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不是神创造的。比如,在讲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时,我引用曹植的诗“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结合本节课,应当怎样理解?使学生明确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我们应当加强保护,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另外注意挖掘课本内容,利如地球四大人种同属于智人种,人种没有优劣之分,反对种族歧视和隔离。利用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这一点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附送:2019-2024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寻找达尔文的足迹1教学实录青岛版。
一、导课: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地球太伟大了,我们有责任关心、爱护它。
师:生命是否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呢?
生:不是。生命只位于地球的表层,即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我是从**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
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人类起源的奥秘。
二、进行新课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 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学生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人是由女娲造出来的、人是由上帝创造的、人是由猿变的……)
师:在十九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人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我们把这种观点称为神创论。(课件:
神创论)直到2024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在这本书中明确地指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是进化来的,并推测人类与大猩猩和黑猩猩有亲缘关系。当时许多科学家坚信神创论,因此,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支持者与神创论观点的支持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达尔文的观点最终取得了胜利。 后来,达尔文在比较了人类和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
师:你们知道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什么呢?
生:森林古猿。
师:对。下面你们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和录像,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讨论,组间进行补充)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它们依靠从森林中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师:当今,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 而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呢?请谈一下你们的观点。
生:(小组讨论、组间交流、补充)
生1: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技术和工具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使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
生2: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乱杀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都使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减少。
师: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提供人与类人猿骨骼、后肢、上肢、脊柱、头骨比较图)
生:(观察、讨论、交流、回答)
生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生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生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 ml,无语言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 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师:由此可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请同学们观察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
生: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为下课作出铺垫)
三、第二课时。
师:从2024年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与猿起源于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后,许多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古猿变人的证据。然而地球的奥秘从不轻易示人,我们只有循着蛛丝马迹找出谁是人类的祖先以及它们可能的生活方式。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人不统一。科学家们通过上百年的研究,把目光聚集在东非……(课件:非洲大陆东部曾发生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巨大的裂谷。
)思考:1.地壳剧烈运动使地球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2.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阅读、分组讨论)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师: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
生:可以说明在非洲有很多原始人类生活。
师:化石是最好的证据。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观察、思索)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 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
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生:从“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比现代类人猿上下扁、左右阔,比现代人类上下宽、左右窄,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但还没有完全直立,是现代类人猿与现代人类中间的过渡类型。
师:再来观察“东非人”头骨化石及复原像,与现代类人猿与现代人类相比,有什么不同? 你们能想到些什么呢?
生:“东非人”头盖骨与现代类人猿与现代人类相比,脑部比现代类人猿发达、比现代人类小,既有现代类人猿的特征,又有人类的特征。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可能说明“东非人”是处在进化当中,是现代类人猿与现代人类中间的过渡类型。
师:“东非人” 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生:“东非人” 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师:根据上述化石以及它们的遗物,请你们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依据板书总结)
生:生活在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本来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后来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
生:“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处于这个阶段。他们能够使用工具,相当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生:“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师:对。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选择四位学生)(纸条内容:不要射杀鸟类、栽花栽草)
规则:把纸条中的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 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依次进行。最后由第四位同学用语言表达出原意来。
师:通过这样的过程,原话的意思改变了没有?由此可见,语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
语言使我们大家能进行很好的交流。没有语言而仅用肢体去表达,会产生很多的误会。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语言。
用语言进行交流也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寻找达尔文的足迹》创新教案
寻找达尔文的足迹 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旨在以达尔文为榜样,追寻达尔文的科学探索精神,以某些事实资料为依据,让学生通过思考 分析 了解达尔文研究科学的方法,探寻 摸索出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规律,真正理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含义,并对生物进化问题产生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达尔文的事迹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
六年级下册科学专题一寻找达尔文的足迹
专题一 寻找达尔文的足迹。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研究与实践,专题一寻 找达尔文的足迹。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搜集的有关进化问题的资料分析,体验到科学 中证据 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能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信息资料,对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2 在 生物进化的问题中尊重证据,不迷...
六年级科学《专题1寻找达尔文的足迹》
课题 专题1寻找达尔文的足迹。教学目标 1 体验到科学 中证据 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能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信息资料,对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2 在 生物进化的问题中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3 能根据事实资料解释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含义 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阐释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