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角度,感受另一种风景。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反思。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出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本课一般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出示小苏打和白醋,请学生观察描述它们的特征,然后再将两者混合,观察发生的变化并通过实验判断生成的气体是什么,进而促使学生意识到混合白醋和小苏打生成了新的物质,这是一种化学变化。整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但是这次的学习对象为五年级学生,因此我不得不根据学情的改变而适时调整教学方式。
不过,有时,换一个角度,也能感受另一种美丽风景。现结合教学,谈谈对本课的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提问。
本课一开始,教师以混合液体和固体生成气体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液体和固体混合居然产生了气体,此刻,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很自然地会对液体、固体、气体究竟是什么产生好奇,有的想知道“液体是什么?
”,有的想知道“固体是什么?”,有的想知道“气体是什么?”,而这些问题也正是本课要引导学生去**的。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他们自己急切想要了解的问题,那么他们的**热情也势必被点燃。
二、渗透“证据”意识,帮助学生合理分析。
1.及时追问,消除惯性思维影响。
本课一开始,我就表明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种液体,可还是有同学想当然地认为它是水。当第一位同学脱口而出“水”时,我就抓住机会,及时追问:“你确定它是水吗?
”那位同学迟疑了一会,说道:“不确定”。可是没过一会儿,又有一位同学将液体说成是“水”,此时,我又及时追问:
“现在你确定这是水吗?”第二位同学也迟疑了一会儿,说道:“不确定”。
其实两位同学的表现是一种惯性思维,当看见无色液体时,很多同学第一反应就是“水”,因为他们见得太多这样的水了,而教师的及时追问,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停顿、反思的机会。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缺乏实证意识,而是他们习惯了快速地做出判断,而少了潜下心来**的那份宁静。
2.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多样证据。
对于一种物质的判断,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看、摸、闻等方法就可实现的,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科学家**的过程,我为学生准备了学习单,将多种简单观察活动串联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和思考时间,这也使得学生能够收集更多样的证据,帮助学生做出最终判断。
三、合理运用材料,提升学生实验效率。
1.将集气瓶改为密封袋。一般在混合小苏打和白醋时,选用的是集气瓶,而本课教学时,将其改成了密封袋。
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1)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生成了气体呢?选用密封袋的话,学生不仅能观察到“气泡”这一证据,而且还能清晰地感受到密封袋的“膨胀”,结合这两点,学生自然就意识到那是产生了气体。
(2)混合液体和固体,居然能让密封袋膨胀起来,这是学生没有预料到的,也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为后续**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2.运用材料,启发学生思维。在判断固体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组材料:
3个装有白醋的密封袋、1个装有小苏打的密封袋、1个装有面粉的密封袋、1个装有淀粉的密封袋,引发学生思考:如果给你这些材料,你能判断出固体是什么吗?有了之前的经验,此时学生就会想到,“可以将白醋和固体混合起来,如果产生了气体,则说明该种固体就是我们要寻找的”,这样的环节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说,无疑是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启发作用,促使学生现学现用。
3.控制材料,保证实验有序开展。在点燃木条实验中,我为小组同学提供的火柴盒里只装了少量的火柴,主要是考虑到该环节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但是很多时候,最怕“得意忘形”,控制火柴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无谓浪费行为,也能保障实验有序开展。
四、不足之处:
1.前期导入环节,过于拖沓,教师语言稍显罗嗦。当混合液体和固体后,引导学生描述现象时,当学生说到有“气泡”、“密封袋膨胀”时,教师可及时板书呈现,然后就抓住这两个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进而自然引出,混合实验生成了气体。
2.在对液体判断环节,有很多学生对液体的颜色、透明度方面的观察出现偏差,有的学生没有弄明白“无色”和“白色”的区别,有的学生,没弄明白“颜色”和“透明度”的区别,这些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从中也折射出了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训练还做的不到位,学生的基本观察能力有待提高。
3.在判断气体实验环节,学生需用火柴点燃木条,再将木条深入密封袋中,虽然之前我检测过木条,但是只试了其中的几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小组的木条不易点燃,这也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甚至有的小组没有实验成功,这对今后的教学也是一个提示,教师一定要对所选材料的性能、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
4.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尝试,但是毕竟涉及到火柴这样的材料,学生如有操作不当,还是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还应多一点指导,将危险降低。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生物的遗传现象苏教版
遗传传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本课主要是学生了解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来的,在学习了这一课后能让学生举例说一些遗传现象。本课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部分,一观察并描述 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二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生物的变异现象苏教版
今天上科学课,我还是一改以前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 假设 验证 交流 得出结论这一流程,而是重在引导学生的 学习和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在 活动中紧紧围绕 科学证明,孪生姐妹有几近百分之百的相似度,可她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又有哪些不同呢?联系自己的经验和发现并借助教材提供的资料说明 为什么?做一次班级调...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寻找生物的家园苏教版
在教学中,我紧扣 寻找 让学生在一步一步地 寻找 中,引领学生慢慢由表及里地分析,认识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了生物栖息地的概念,了解了在同一栖息地上生物间存在着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导课时,了介绍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生物的一段 短片之后出示一首小诗,在给了学生视觉 听觉 感官上的享受的同时,那么填空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