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月光曲》,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这首优美的曲子你知道是什么吗?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月光曲》这篇课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贝多芬,走近月光曲。那么,你想通过今天这节课弄清楚哪些问题呢?
学生提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是什么激发了贝多芬的创作灵感?
2,贝多芬在月光曲里想表达怎样的感受?
3,月光曲表现怎样的景象?
4,贝多芬为什么会创作出这么美妙的**?
5,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名曲?
师:刚才老师仔细地听了大家的提问,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两个问题提的:月光曲创作的原因是什么?月光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板书:创作原因。
表现意境。过渡:这两个问题也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下面同学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指名读)
学习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体会**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分清课文中写实与想象的内容,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并试着背诵第九自然段。
师:根据这个学习目标,老师为大家制订了一个自学提示。(出示自学提示,一人读)
自学提示(一):
自由朗读课文2—8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原因激发了贝多芬的创作灵感,边读边想边划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小组之间谈谈自己的体会,对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小组讨论交流。
二、自读讨论,小组合作学习。
三、全班交流月光曲创作的原因。
师:通过刚才的自读,讨论,交流,你认为月光曲创作的原因有哪些?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
兄妹——感动。
知音——感激。
环境——感触。
原因一: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学生先汇报。
师提问: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怎样想?
会很感动,会觉得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依然热爱着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没有放弃过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
师:是呀!兄妹的谈话的确让人感动,下面同桌两人练习分角色深情地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指名读文(2——3人)
师小结:正是由于兄妹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为了解除哥哥的愧疚,为了了却妹妹的心愿,他决定去为姑娘弹首曲子,这也体现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但这仅仅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一个原因,还有什么原因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呢?继续看课文。
原因二:重点理解第六自然段,学生汇报。
读了6,7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提不出的教师提)
1,为什么姑娘一听琴声就知道是贝多芬?
2,贝多芬已经满足了姑娘的愿望弹了一曲,为什么要再弹一曲?
3,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他为什么不回答?(此时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两个人之间的语言)
师:上节课我们刚学过伯牙绝弦,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也懂得贝多芬的**,可以说是贝多芬的知音,难怪姑娘会猜到是贝多芬为她演奏的,也难怪此时她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请同学们把第六自然段再读读,读出姑娘内心的那一份激动。
指名读2——3人。
过渡:俗话说:“知音难求”,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我相信此时他的内心和盲姑娘一样激动,所以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正所谓:
俞伯牙摔琴谢知己,贝多芬弹曲慰知音啊!
我们继续看课文,还有没有原因激发了贝多芬的创作欲望?
原因三:对环境的感触,重点理解三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师:文章在叙述的过程中几次对环境进行了描写?
1,第二自然段,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
2,第四自然段,与兄妹的对话是一致的。
3,第八自然段,特设的环境,创作要有灵感。
小结:贝多芬为兄妹的手足情深而感动,为遇上了知音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宁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
四、理解交流月光曲表现的意境:
师:月光曲究竟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自学提示二)
指名读。自学提示(二):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九、十自然段,边读边用浪线划出兄妹产生联想的内容,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2、根据书中的描述和自己的理解,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一幅画面?3、试着背诵第九自然段。
全班汇报交流:
1、谁来读一下兄妹联想的内容,也就是你划浪线的内容。(一人读)
2、师;兄妹俩根据什么想象出这样美好的画面呢?(根据贝多芬弹奏的曲子)
3、师:这琴声有什么特点呢?(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有轻有重)
4、师:这其实就是月光曲的旋律啊!根据书中的描述和你自己的理解,你能说出这首曲子旋律变化的情况吗?(刚开始舒缓柔和,逐渐高昂跳跃,最后急促剧烈)
5、全班交流评议朗读方法:你认为这段怎样读更好些呢?(从重音,语调,语速,感情方面评议)
再指名读3——4人(边读边指导)
6、师:感受这样优美的曲子,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一幅画面呢?(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夜晚显得格外宁静,一轮皎洁的明月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缓缓地升起,月亮姑娘把银光一点点铺在海面上,霎时间,月亮越升越高,银光铺满海面,银色的大海显得无比壮观,月亮在缕缕轻纱似的云彩里穿行。
突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雪白的浪花不断地朝岸边涌来,此时的大海完全没有了先前的温柔,到处是波涛汹涌……)
7、师: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月光曲的片段。(欣赏月光曲)
课件演示。8、师:**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下这段话,去感受一下贝多芬**的魅力,会背的也可以跟着背诵。
9、师:作者在描写月光曲表现的意境时,采用了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方法,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侧面描写出了贝多芬的琴声,融进了他心中强烈的感情,美妙动人。
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10、师总结:欣赏这美妙的曲子,我们每个人都陶醉了,当兄妹俩还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贝多芬已悄然离开,飞奔回客店,记录下了这首著名的月光曲。
五、练笔:课文学完了,这个传说之所以这么动人,与文章展开的联想有很大的关系,下面,老师请大家再来欣赏一段贝多芬的另一个作品——命运交响曲,边听边展开自己的想象,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学生听,写,读,评。
六、全文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师:这个动人的传说让我们结识了三个具有美好心灵的人,优美的月光曲让我们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课文本身写的是关于月光曲创作的传说,其实这个传说优美的语言又何尝不是一曲美丽动人的月光曲呢?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也让我们明白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需要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课后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读读《贝多芬传》,完整地欣赏一下月光曲。
板书设计:兄妹——感动。
创作原因。知音——感激。
月光曲。环境——感触。
美。表现意境。
联想——月,海。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 26月光曲》公开课教案
月光曲 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2 课时 1课时。二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 幽静 断断续续 仿佛 等词语造句。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 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思路 分清课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 26月光曲》优质课教案
1 了解贝多芬创作 月光曲 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 幽静 造句。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23人。虽然男生人数少,但多数女生却个性活泼好动,上课,小动作不断。从学习方面...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 25伯牙绝弦》赛课教案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伯牙绝弦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 的故事,可以说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二 教学目标。1 知识能力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