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可以说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学生能从文中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五、教学方法。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运用**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学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六、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高山流水”画面和《知音》曲。
同学们,看着“高山流水”图,听着《知音》曲,老师不禁想这样两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学家擅长用文字寄情山水,那么**家擅长用什么来抒发情感呢?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
1、我们看到的这幅图叫——“伯牙鼓琴图”。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图中人物吧!这位弹琴的是谁?这位听琴的又是谁?(板书:伯牙子期)
2、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们流传千古的友情故事,《伯牙绝弦》。
师板书课题)大家一起来读。
3、“绝弦”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为何不用“断”,而用“绝”?
老师查阅了资料,请同学们看,这是“绝”字的小篆,表示人。
跪着用刀割断丝缕。中国的古文字就是这样绝妙。
4、交待学法: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正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这节课就把它们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还有你搜集到的资料来自由读课文。可以轻声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试着理解课文的大意。2、老师也被感染了,给我一次机会,我也来真情读一回。
3、文中的“哉”和“兮”是——语气词,在读的时候,可以稍作——停顿,适当——延长,赋予其**美,谁愿意来读一读。4、中国古代的文字排版顺序是这样的,你还会读吗?5、“读”也是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1、读了课文,你认为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伯牙和子期的关系呢?(板书:知音)什么是知音?
2、从课前搜集的资料我们了解到:伯牙、子期的身份、地位相去甚远,是什。
么让他们成为知音呢?(板书:琴)真是千里知音一“琴”牵哪!
3、文中能体现伯牙与子期是知音的语句有哪些?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吧!(小组讨论)预设三个教学生成点: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学生回答后,教师引读。①这句话中的“善”字,是什么意思?除了“擅于”还可以理解为什么?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读的时候,我们不妨把“善”字读为重音。②文中还有两个“善”字,在哪句话中?
善”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理解为什么?
我们就来读出这种“妙极了”的感觉!
同样一个“善”字,在不同的语句中却有不同的含义,这叫做“同字异义”。(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句话是怎样体现出他们相知的?这里的“志”理解为什么?
出示: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下一句又是怎样体现出他们相知相通的呢?③透过这句话,你能看出什么?
那我们就来读出这出神入化,读出这高超的欣赏水平,好吗?师: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文中还有体现他们相遇相解的语句吗?①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里的“念”是指——心里所想的,与上文中的哪个字意思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异字同义”。
引导: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a、我们来想象一下:伯牙出使楚国,夜晚他仰望天空的“皎皎明月”,伴着“徐徐清风”,踏着“萋萋芳草”,看到了家家户户的“袅袅炊烟”……也许,他会把这些都融入到了自己的琴声中。b、相信同学们还能想出一些这样的词语,来说一说。
现在,根据这些词语,我们来试着改编这篇文言文。让我们,也像钟子期那样做一回伯牙的知音吧!(出示课件,学生进行填空练习。)
这正是(引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啊!4、“相遇相知”:
1)他们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遇到了这样的知音,伯牙的心情怎样?(2)让我们带着这种幸福感再来读这几句话。5、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1)引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2)谁来解读这句话?
3)你能体会伯牙此时的心情吗?谁愿意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你也是一个很地道的伯牙的知音!
4)同学们,为什么子期死,伯牙就要“破琴绝弦”呢?
师:知音逝去,伯牙毅然决然“破琴绝弦”,何等的悲壮感人,这才演绎。
出了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5)点中心: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真正理解了“伯牙绝弦”的含义,也深。
刻地体会到了“千古知音最难觅”!
四)赏读文——此曲只应天上有。
**《高山流水》乐曲,同时课件出示整篇课文。
引导:这首《高山流水》就是根据他们的故事编写的。请大家轻闭双眼,静静地去欣赏,去品味。请同学们睁开双眼,带着此刻的感受,伴着这曲动。
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篇课文。(五)悟绝弦——三尺瑶琴为君死。
1、一对挚友,如今阴阳两隔。知音难觅,怎能不伤心落泪?知己难寻,怎能不悲痛欲绝?于是,在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诗歌,教师配乐朗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
此时此刻,你想对伯牙说什么?想对子期说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身边的人说些什么?请把你胸中涌动的、最想表达的话语写下来吧!3、我们来交流一下,读一读你的心声。
同学们的话语真让老师感动,老师都不舍得下课了。
4、我们是如此的意犹未尽,这样同学们,课后我们把这篇课文背下来吧!(六)结课题——绝弦余音绕千古。
伯牙绝弦”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交友的楷模,请大家记住这个故事,(师指课题,生读课题)读——伯牙绝弦。
俞伯牙,钟子期,一个善鼓,一个善听,一个倾诉,一个唱和,一个所念,一个必得,看来这就是知音的境界。让我们在人生路上,高山流水觅知音,共谱一曲相思引。
七、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伯牙琴子期。
知音。看注释查资料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 26月光曲》公开课教案
月光曲 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2 课时 1课时。二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 幽静 断断续续 仿佛 等词语造句。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 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思路 分清课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 26月光曲》优质课教案
1 了解贝多芬创作 月光曲 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 幽静 造句。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23人。虽然男生人数少,但多数女生却个性活泼好动,上课,小动作不断。从学习方面...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 26月光曲》优质课教案
月光曲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月光曲 导入新课。同学们,刚才这首优美的曲子你知道是什么吗?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 月光曲 这篇课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贝多芬,走近月光曲。那么,你想通过今天这节课弄清楚哪些问题呢?学生提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是什么激发了贝多芬的创作灵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