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8-07 19:35:28 阅读 9729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3.运用联想和想象仿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内容。2.运用联想和想象仿写句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从前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讲贝多芬走进了低矮的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听了贝多芬的**,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出示: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2.师:盲姑娘可是看不见的呀!她凭什么断定此人就是贝多芬?

生:盲姑娘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她用心去感受**,她懂**,她知道只有创作乐曲的本人才能弹得这么纯熟,所以她断定此人就是贝多芬。

师:你们体会得都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盲姑娘当时那种赞美、惊喜表现出来呢?

师:同学们,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他作何反应?众生:贝多芬没有回答。

师:他怎么不回答?他当时怎么想的?

生1:我认为他不回答的原因是他不想张扬自己,他当时可能在想,还是不回答盲姑娘吧,她喜爱**,我就再给她弹一曲吧!

生2:我认为贝多芬当时听了盲姑娘的话也很激动,他来不及回答,当时他很惊讶:啊,在这个偏僻的地方,竟然有人这么懂**,这个盲姑娘不简单呀!

师:你们真会想象,会体会。同学们,贝多芬发现盲姑娘很懂**,你们想,“我”懂**,她懂**,这叫什么?

众生:这叫“知音”!师:

对,这叫“知音”。大家都知道知音难觅呀!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竟然找到一个知音,而这个知音是正常人吗?

生:不是的,她是残疾人,是盲人。

师:对,这个知音不是正常人,是一个才十六七岁的盲姑娘呀!贝多芬此时的心里能不激动吗?所以他问盲姑娘……生齐答:“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3.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不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他飞奔口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4.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

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8﹑9自然段。(学生自学)

5.a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指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和**。全部齐读。

b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亮,那么美。

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谁来讲讲幽静的意思。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6.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

7.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

8.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们看看第9自然段,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用“—”画出来。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用“﹏”画出来。

(学生自学。)

9.学生读写实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处写事实的课文,从内容上讲是连贯的。10.从事实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板书:好像……仿佛……)

11.下面,我们先看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曲子,他好像看到了什么?有几个画面。

学生自学课文分层次。

月亮升起来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三个画面。

他们兄妹俩听着好像看到了这些美妙的画面。12.(1)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仿佛来到皮鞋匠的小屋里,站在盲姑娘身边,一起听贝多芬弹琴,想象也看到了课文上的一幅幅画面。

我们也好像到了大侮,还看到了什么?你们说,老师出示画。

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

2)体会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情境。

3)随着**体会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导再看图:

“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13.描述性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有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

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呀!

14.皮鞋匠所联想到的,盲姑娘有没有想到和看到呢?从哪儿可以看出?(姑娘眼睛睁得大大的,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指点: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向往的那个光明美好的情景。这一点还表现在哪儿?(恬静的脸上。)

释"恬静".脸上是"恬静的",表示心里很舒适的,很安逸的。这波涛汹涌的。

大海,盲姑娘以前有没有看到过?

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快乐得入迷了,时间比较长,程度比较深,忘掉了一切,就叫"陶醉"。

指导读:"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15.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同在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读读。

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男生读写实部分。女生读联想部分。二。小练笔。

我们也模仿课文的样子听**看**写写联想的句子。(出示课件)a.生模仿写作。

b.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代表汇报。c.生根据指导进行修改。d.汇报修改后的作品。三、总结。

1.贝多芬说过,我的**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贝多芬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明月夜,走进低矮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弹了一首又一首,这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这个动人的传说本身,同样是一首很美的《月光曲》,这也表达了人民对贝多芬的爱。所以课文用《月光曲》做题目,是很有道理的。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

22月光曲。教学目标。1 了解贝多芬创作 月光曲 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3 学习生字新词,会用 幽静 陶醉 造句。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教学重难点。1 领会贝多芬创作 月光曲 时的心情。2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22《月光曲》教案

22 月光曲。教学目标 1.会写 谱 莱 等8个字,会写 谱写 钢琴 等12个词语。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都9自然段。3.了解 月光曲 创作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通过圈画关键词句 查阅资料感受贝多芬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4.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教学重点...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月光曲》导学案

22 月光曲 导学案。一 新课导入。1.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位伟大的 家,他叫贝多芬。他说过 我的 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2.贝多芬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钢琴曲,你们知道有哪些吗?3.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 月光曲 这首曲子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