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六年级语文下册《人生礼赞》教案北师大版

发布 2020-08-01 12:17:28 阅读 6077

2019-2024年六年级语文下册《人生礼赞》教案北师大版。

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和内容展示目标(如上)学习新知。

1、简介作者:朗费罗,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2、释题:“礼赞”就是“怀着敬意的赞扬”的意思。这个词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全诗的抒情基调。

3、朗读诗歌。

4、生自读诗歌。作者的人生态度是什么??他认为人生是怎样的??5、理解内容:

1)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用充满激情昂扬的笔调,激励人们在人生“辽阔的战场中”,“壮丽的舞台上”要振作、要奋斗,有追求、有所为,要“永远满怀着理想和期望。”(2)全诗共五节:

第一节:诗人激昂地发出号召,号召人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在人生的舞台上要时刻“当一名闯将”,要战斗,要勇往直前。

第二节:告诫人们要时刻直面现实,勇于乘风破浪,不怕困难和挫折。

第三节:诗人跳跃空间,从人生的成绩角度告诫人们都能向伟人那样留下足迹,留下成果。

第四节:再次变化角度,告诫人们我们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辉煌的人生成果会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会激起别人的斗志。

最后一节:收束全诗,再次向人们发出号召:人生要有理想,有追求。

诗人的这个“行动号召”的深层意义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振奋精神,鼓起勇气,积极生活,怀着理想和追求,不怕任何困难,时刻乘风破浪,最终定能成功。

全诗以第一人称发号召,议论、抒情,读起来亲切,给人以鼓舞。

3)运用比喻手法。如“航程”比喻人的生命全部历程。把人生比作航船等。四、练习巩固:

1)本文的作者是,他是19世纪国最伟大的主义诗人。

2)本文是一首诗,作者用充满激情的笔调,激励人们在“”中,在“”上,我们不能听从“”的驱使,不要一味“”,也不要“怀念过去”,而应该“行动起来”、“不断追求”、“激励人们永远满怀理想和期望。(3)简答题。

本诗的题目是人生礼赞,对“礼赞”这个词该怎样理解?②结合加点词语,理解下列诗句的涵义。a、我们不能做任命运驱使的牛羊。

b、伟人的足迹向我们昭示,我们也能使自己一生变得高尚。c、在生命神圣海洋的航程中,也许还会有别人搁浅,绝望。五、学习本文,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教学过程:

六、小结。七、作业:背诵。

附送:2019-2024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养花》教案北师大版。

课文说明: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2024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2.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把作文写得有条理。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用“不是……就是……”要是……就……”造句。

4.熟读课文,概括中心思想,背诵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训练重点是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课文层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连接紧密,过度自然,逻辑性很强,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谈养花的乐趣的,逐段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每段的意思。有几处议论明理的句子学生理解稍困难些,其余的内容都比较易读易懂。

应强化学生自读体味。教学过程:

指名分节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思考:找出能概括本文中心的句子。这中心句是从哪几方面来说养花的乐趣的?

明确:中心句是课文最后一节: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讲的是对花的关心,情感体验;“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讲的是劳动成果;“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讲的是养花的意义。练习背诵第七节。

1.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养花的乐趣,每一方面内容各在课文中的哪一部分?学生发言后明确: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第。

五、六自然段。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第。

一、二自然段。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第。

三、四自然段。学习。

五、六自然段。⑴齐读课文。

思考:作者为什么“喜”和“笑”?画出句子来读一读。又为什么“忧”和“泪”?

画出句子来读一读。为什么把“忧”和“泪”也当作是养花的乐趣?发言后归纳:

因为与别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从中得到乐趣。(送牛奶的同志夸花“好香”,和朋友们一起赏花,把花分给朋友们);养花也有忧伤,(菊秧被砸死了,全家几天没有笑容)。从养花中体味到“忧伤”的情感,这也是一种乐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问:第五自然段可分为几层意思?第。

五、六自然段是怎样紧密连接起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第五自然段可分为三层意思。夸花赏花赠花第。

五、六自然段之间,侧重在内容上的承接,“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这一句中“当然,也有---

与下面内容衔接起来。这样写,文章显得结构严谨。⑷指名读课文。学习第。

一、二自然段。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句子。

思考:哪些语句写出作者爱养花,把养花当成一种乐趣?读语句谈感受。归纳:句子①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②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

我只养一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因为爱花,所以爱养花。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平凡的花也有乐趣。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造句:不是……就是……读原句:北京的气候……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会忽然闹霜冻。

了解:这是一个选择关系的复句,同时存在好几种情况,从中选择两种情况。讨论,口头造句:学生互平互议。学习三四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

第三自然短与第。

一、二自然段是怎样紧密连接起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②作者是怎样养花的?

从中得到了什么乐趣?③“如此循环……胜于吃药”指的是什么?④“多么有意思呀!

”“这多么有意思呀!”这两句分别是对什么来讲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小组讨论汇报,明确:

1)第三自然段开头用“不过”一词承接上文,然后用“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一句进一步加以补充说明,这个承上启下的转折句,使上下文紧密的连接起来。

2)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好朋友——关切)它们;浇浇这颗,搬搬那盆;天气突变时抢救花草。养花能增长知识,从获取知识中得到乐趣;养花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从劳动中获得乐趣。

3)作者有腿病,不利于行和久座,于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颗,搬搬那盆,然后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胜于吃药。4)“多么有意思呀!

”是指“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这多么有意思呀!”是指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有益身心,天气突变,抢救花草,付出辛勤的劳动。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爱花的思想感情。

2.齐读课问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指导造句:要是……就……读原句: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了解: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假设遇到这种情况就会产生那种结果。学生讨论,口头造句评议。

4.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

1)第七自然段与第二至六自然段有什么关系?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2)明确:第七自然段与第二至六自然段是分总关系。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

在全文中起了总结、点名中心的作用。全文层次清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逻辑性强。过渡自然而巧妙,语言间洁、准确。

开头讲“把养花当成一种乐趣。”接着从不同方面讲述养花的乐趣,最后概括起来总述,点名中心。全文条例十分清楚。

3)总结全文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讲述“我”养花的乐趣的?①总起,养花的目的。当作一种乐趣。

养什么花。好种易活的花。③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④养花要付出辛苦。有益身心。⑤养花使人喜悦。夸、赏、赠。⑥养花使人伤心。几天没有笑容。

养花的乐趣。总结。有……有……既……又……总结全文。

1.读中心句。

2.概括中心:本文抒发了作者,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作业:

1.复习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四、五、六、七自然段。4.完成练习册。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5页共5页。

北师大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人生礼赞

人生礼赞。教材分析。课文是一首抒情诗,作者用充满激情的笔调,激励人们 在世界这个辽阔的战场中,在人生这个壮丽的舞台上 我们 不能听从命运的驱使,不要一味空想未来 也 不要怀恋过去 而应该 行动起来 振奋起来 不断追求,有所作为 激励人们永远满怀理想和期望。全诗语句铿锵,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以一种奋发...

北师大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人生礼赞

3.即兴写作小诗 学生小作 颂人生 假如,假如,你还在埋怨,你曾细心注意,生命的迷茫,身后的每一个脚印。人生的不公,一望不见,可想而知,看不到起始的脚步,在多少年后的你,为此你应感到欣喜,仍是忙忙碌碌,即使时间在一点点消磨,一事无成。但你却将自己成长,写在了人生的礼簿。人生赞歌 献给我的学子 老师的...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人生礼赞

人生礼赞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畅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教学重难点 诗歌的朗读。教具准备 幻灯片。教学过程 1.人生礼赞 全诗共五节 第一节 诗人激昂地发出号召,号召人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在人生的舞台上要时刻 当一名闯将 要战斗,要勇往直前。第二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