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如人》
一、教学设想。
1、先整体感知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逐步剖析字、词、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
3、深层剖析,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竹"性的人格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情感目标:体会郑板桥所具有的像竹一样的品行人格。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郑板桥身上所具有的竹的品质。
四、教学难点。
体会“竹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时数。
一个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min)
同学们知道“岁寒三友”是哪“三友”吗?
是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竹作为清高志洁的象征,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在古代绘画中,竹又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可见竹在古代文人书画中的地位之高。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书画向为一体,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非常爱画竹的画家。
二、作家作品简介(2min)
墨竹:只用墨画的竹子。(板书题)
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陈燮霞)字克柔,号板桥,雍正年间(清朝)为举人,任知县,后辞官,以书画营生。“诗、书、画”被誉为“三绝”,其中兰竹最为有名。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动笔吧)“扬州八怪”简介。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0min)
1、初读课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画出课文中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2、默读课文,指名说说讲了哪几件故事来体现郑板桥具有竹的品质。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师进行提示、归纳:课文主要通过“赈济灾民”“辞官回家”“人们求画”这几件事。
3、检查自学情况。多**展示,学习熟悉生字词。(1)指名认读生字,及时纠正读音。重点指导:“绰、诣”的发音。(2)理解词语。
造诣:学问或技术所达到的程度。赈济:救济。
乘人之危:趁别人有危难的时候,去要挟、侵害人家。
不义之财:不应该得到的或来路不明的财物。四、品读课文,深入剖析(10min)
1.读文,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从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___的人”的句式说话。学生相互补充、纠正、归纳,教师相机引导总结:
勤俭谦逊,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打成一片,不媚权贵,安。
贫乐道。五、精读课文,赏画感悟(14min)
人们常说,人如其名,字如其人。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
1.出示郑板桥的画作—《墨竹》,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的形象特点。(请学生找出(1)细长的枝干、突出的枝节、峥嵘的竹叶给人一种瘦劲、劲节的感觉。(2)挺拔细长的竹枝给人一种正直而又傲然不群的感觉。
(3)随意舒展的竹叶显得潇潇洒洒,给人一种担荡从容之感。(4)兰草与巨石的背景衬托出竹的高洁、清正与坚贞。
课文中的相关描述)
2、(1)指名回答:郑板桥具有竹子的什么品质?课文第几自然段进行了介绍(第1自然段)。
2)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理解“劲节”、“高志”、“虚心”等意思。
3、想一想,画中竹的这些特点与刚才所归纳的郑板桥的品性是否相似。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明确:
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让学生将竹的特点与郑板桥的品性人格对应、融合。3.真是画如其人啊!(在课题“墨竹”生读“如人”)
六、课堂小结(2min)
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郑板桥的故事,感受到他独具特色的品性人格,还通过欣赏他的名画进一步感受他非凡的品性。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更多地去了解一下郑板桥。
七、课后作业(1min)
1、熟读并尝试背诵诗句。
2.清代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怪才,有关他的趣闻轶事一定很多,你能利用课前所收集到的一些材料向其他同学讲述一两件事吗?
八、板书设计:
24*墨竹如人。
墨竹郑板桥。
峥嵘潇洒勤俭谦逊,清正高洁舒展自如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瘦劲挺拔不媚权贵,安贫乐道(竹)如其(人)
秋 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如人》教案2湘教版
墨竹如人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1 懂得本课 宫俸 造诣 落拓 峥嵘 等词语的大概意思。2 理解课文,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和他品格之间的关系。3 背诵课文中郑板桥的诗。二 过程与方法。1 自主学习 合作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讲讲郑板桥的故事,从中体会郑板桥的人格。2 欣赏郑板桥的 墨竹图 加深对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学教案
单元分析。墨竹图题诗 是本册课文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岁寒三友,它选编了六篇课文介绍 岁寒。三友 松,竹,梅的名家名篇。其中前三首古诗 墨竹图题诗 苍松怪石图题诗 墨梅图题诗 为主体课。文,而 梅香正浓 竹颂 黄山松 为拓展阅读课文。他们同为写松,竹,梅,但体裁各异,笔法不拘一格。...
六年级语文教案 墨竹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教材分析 这首诗以 竹 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 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 的气概。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