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四则》
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焉、诲”两个生字,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等成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句子含义,领悟所讲的道理。4、学习吸收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含义,领悟所讲道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
”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2、课件出示孔子画像,交流有关资料。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
教师:好,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部分章节--《论语》四则。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
教师范读。请学生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四则》。(学生放声朗读)
教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学生齐答:孔子说。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学生: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教师:是的,《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言行的书。我希望,今天这堂课,我们之间也能展开一场精彩的对话,好吗?
教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以教育为事业?
学生:他是饱读诗书的智者。他培养学生是要实现以德治天下的理想。三、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
教师: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一学生范读课文)
点评朗读的情况,注意通假字的读音。四、细读课文,领会意思。
1、四人一组,互读互评,将不理解的字词划出,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意思。
选择他优点、长处,而从学习;看到么不好的地方,反省自己加以改正。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就能获得更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4、说说孔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什么?。五、学生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
六、知识拓展,背诵《论语》中的名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七、课堂总结,激趣**。
六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四则》教案湘教版
论语四则 教学目标 1 认识 会写 焉 诲 两个生字,理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知新 等成语的意思。2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 能根据注释理解句子含义,领悟所讲的道理。4 学习吸收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 合作 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论语》四则
论语 四则。教学目标 1 会写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读法。3 仔细体会四则语录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 理解四则语录的含义。教学难点 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精炼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 由旧知导入。1 同学们,你们知道 论语 这本书吗?能不能给大家举出几则例子?...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论语四则长春版
四 结合体会再读。1 你喜欢哪句话?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谈谈见解。2 把课文背诵下来。五 作业 课外激趣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 论语 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请同学们在课后多积累 论语 的内容,相信一定会让你们受益匪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