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发布 2020-07-29 01:56:28 阅读 2045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一机三小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课程类型:基础型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六年级全体学生。

设计教师:康敏张丽娜贾全红。

设计日期:2023年8月29日。

一、课程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2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4.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6.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要点,抓住典型例子了解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特点,初步体会其好处。

7.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15篇(段)。

8. 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阅读的兴趣,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课内习作5次,6次小练笔,40分钟能完成左右的习作。学写读书笔记和活动计划、活动总结、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等常见的应用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10.乐于与人交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能认真倾听,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能根据交流的主题、对象和场合,结合自己了解的材料、思考,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表达意思清楚,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在交际中尊重、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

11.开展综合性学习,能用各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小学生活,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围绕主题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分工合作,在实践活动中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谢。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资料、组织讨论或展开调查活动。

12.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读懂课文内容、联系生活、搜集资料等方式感悟人生的哲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感受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进一步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对周围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怀有感激之情。

二、实施策略。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广播电视等进行语文学习。

2.挖掘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任务活动等资源进行语文学习。如学习“民风民俗”这一单元,可联系春节习俗,让学生调查、研究、交流;又如毕业前夕,安排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二)教学实施。

1.围绕专题,重点训练。

教材继续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但每个单元都有读写训练的重点。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课程实施中,在教学每一个单元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学习重点联系起来。

人文专题,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读写训练,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敢于放手,凸现自主。

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如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方法的总结。

3.重视读书,培养语感。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读书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或作者的立场,读出自己的感受。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前提出要求,读后交流感受或质疑问难,逐步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4.积累语言,加强练笔。

继续重视积累,不仅要求学生课堂上多种形式熟读成诵,完成教材规定的读背内容,而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积累精彩语言。同时,教师要重视由读到写的迁移,可根据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如仿写句段、续写课文、写读后感,使学生在练笔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表达方法,提高表达水平。

三、评价策略。

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不仅评价学生个体情况,针对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珍视友情的特点,更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

同伴搭配,学习不累”,教师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

对于更具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朗读比赛、读书交流、设置情境交际、参与实际交际、辩论、信件往来等,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

评价形式多样化。

纸笔测试:随堂检测、双单元测试(月测)、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将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听力、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五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活动评价:根据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准备安排一次主题演讲(《我的理想》)、一次辩论会(《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班级纪念册展评。

分项实施:识字写字。

1.生字表中共有120个生字要求会写。

针对六年级学生特点,评价方式为:①书法竞赛,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改进。②随堂练习。

随着课时的进展分别将生字放置在语境中辨析。如组成不同的词,正确运用在不同的句中。小组竞赛,以“对”和“多”者为胜出。

③单元、期中、期末纸笔测试,百分制评价。

2.本册要求读写记的词语。

小组合作对所积累的全部词语进行分类(小组自定分类标准,如按词义分、按词性分、按一般词语和成语分等),小组向全班展示交流。以小组分工是否合理,是否人人积极参与,归类是否合理等作为评价依据。

阅读。1.朗读。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要求对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地朗读。同伴互赛,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学习的积极性。

2.默读。教师提供语段篇章,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给予指导性评价。

3.课外阅读。重点评价学生在内容概括、文意把握、写法领悟等方面的领悟,。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精彩发言者上榜等方式。

4.古诗文诵读。主要评价学生记诵积累过程中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等。师生共同评价,特别关注后进生。

写作。重点评价结构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有创意,主要采用口头、书面、展示等形式。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每次活动结束,都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自评和互评,主要评价参与态度、交际方式、表达能力。

六年级语文课程纲要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 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设计者 全体六年级教师。教学材料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适用年级 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一 课程目标。1 培养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2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 学习普通...

六年级语文课程纲要

2016 2017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资料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刘幸娜 授课时间 77课时。一 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年,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日渐扎实,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对一些简单的抄写的作业都能...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程纲要

小学六年级 语文 上册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语文课程类型 必修。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使用年级 小学六年级。教学课时 144课时。背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选编了28篇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的文章,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各十四篇。每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