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发布 2020-07-29 01:34:28 阅读 3737

《长江之歌》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江之歌》。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我对教材的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是一首抒情诗,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本课写出了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表达了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学情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了解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感受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词语。2、能朗读和背诵课文。3、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

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四、教学设计。

导入阶段:**歌曲《长江之歌》,在**声中导入新课。导学阶段:(1)教师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2)学生汇报他们搜集的有关长江的资料。

3)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并讲解(4)自由诵读课文后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见解,教师点拨。

6)全班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教师**歌曲《长江之歌》,学生跟唱。应用评价阶段:背诵并学唱《长江之歌》,练习写诗歌。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长江之歌雪山奔东海。

赞美热爱远古向未来。

六、课堂评价。

教学中课堂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长江之歌》这一课中,课堂评价工作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评价要清楚。对每个学生朗读的优点和不足,要适时的指出来。

2.评价要有“度”。新课程注重人文关怀,要求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已成为评价的主基调。

3.评价要多元化。在评价中,要采用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资源开发。

为了更好地解决重难点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首先要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其次,立足课内,发展于课外,课后适时加入了“拓展”环节,比如**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课后延伸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开阔语文学习的天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语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六年级下册语文 《长江之歌》说课稿

长江之歌 说课稿。一 说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长江之歌 是苏教版语文的一篇课文。长江之歌 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 自豪的赞美之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 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二 学情分...

六年级语文下教案《长江之歌》

一 教学目标。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理解诗歌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 教学过程。1 3分钟 复习导入。1 听写生字词,订正。2 指名逐节读文章,师生评议。2 12分钟 学习第一节。1 出示9至12句。教师引读。学生自由读,说说有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

六年级语文下教案 长江之歌

一 听写生字词。二 指名朗读课文。三 精读训练。1 系列片 话说长江 片断,听 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 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 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 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4 交流 讨论。5 精读第一节 1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