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备课

发布 2020-07-28 09:45:28 阅读 3353

《和田的维吾尔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和田的维吾尔人》这篇课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的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以及维吾尔族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的豁达乐观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要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能够读记并理解课文**现的“载歌载舞、铺天盖地、美不胜收、豁达乐观”等词语。

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以及维吾尔族的民族风俗。

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3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品质。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维吾尔族民族风俗的**,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自主**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地碰撞,在讨论中了解维吾尔民族风俗的独特魅力。

五、课前准备。

电视、电脑。目的是通过采用多**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设疑,导入新课:这几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了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领略到祖国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再去一处非常美丽的地方,大家猜,会是什么地方?

【教师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让学生对维吾尔风情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自主**。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在读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特征的是哪一句?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三)重点研读,感受民俗。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的结尾,“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学生再浏览课文,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和田维吾尔族民俗特点的?

【通过再读课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思考、从而获得结论。】

3.从学生回答的5个方面(豪气与乐观、热爱土地、能歌善舞、爱美的天性、聚餐多样)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方面“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与学生共同学习,并提出学习要求:(1)找出能够体现和田维吾尔人豪气与乐观的句子。

(2)这段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得出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4.学生根据第一部分的学习,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每个小组选择一处感兴趣的维吾尔族风俗的段落,进行学习交流。

【关于积极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中提出,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这种学习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每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都是积极存在的。】

5.小组随机回答,教师相机进行点评,并把文**现的有关维吾尔族风情的**进行展示。

(四)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1.质疑问难。

明代学者陈敏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回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

2.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1.请同学们课外查阅有关维吾尔族的资料,加深对这一民族的了解。

2.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将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拓宽作业渠道,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作业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七、板书设计:

豪气与乐观。

热爱土地。和田的维吾尔族

爱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聚餐多样。

和田的维吾尔》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大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并用“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的神态、动作描写,与下文维吾尔汉子在沙尘暴中驾车飞奔迎风引吭的形象进行对比,凸现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

、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热爱土地的程度。色香俱全的烤肉出自土馕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馕坑。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惊叹。

、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作者不但非常精练、形象地写出了大小、颜色、形态等维吾尔民族服饰的特点,而且把它们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让原本“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这个句子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的天性。沙土里种着花(实写),门框边、屋梁顶雕刻着花(虚写)、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虚写),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句话与课文第一句话遥相呼应,用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纵使……也……)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二、对词语的理解。

馕:一种烤制成的面饼,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当作主食。

豪气:英雄气概。

扼杀: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和发展。

俊朗:相貌英俊,性格开朗。

豁达:性情开朗,度量大。

纵使:即使。

深邃:邃:深。本课形容维吾尔姑娘眼睛的明亮、深沉、透彻。

抽象画: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的绘画。

渺渺回荡:渺渺:因距离远而模糊不清。

美不胜收:不胜:不能尽,不能完。形容好的东西太多来不及欣赏。

和田的维吾尔作者权鹏飞简介。

权鹏飞,出生于2024年,陕西白水县人。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新疆**》通讯员。

从事文学创作十五年来,发表新闻、文学、摄影作品500余篇幅。曾获新疆第八届、第九届“新疆新闻奖”。

系列散文《和田的维吾尔》被认为是最具实力的一篇佳作。该篇散文先后收录于《2000当代散文精品》、被乌鲁木齐市电视台拍成了电视散文、2024年正式入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

新疆自建国以来仅有两位作家的作品入选过国家语文课本,一个是解放初进疆的已故军旅老作家权宽浮,另一个就是权鹏飞,老少“权氏作家”入选全国课本现象被誉为“二权映月”。

此外,权鹏飞创作的经典之作《塔克拉玛干最后的“骆驼客”》、沙漠“白毛男”》、梦幻尼雅》、《一个百岁老人最后的葬礼》、《尼雅三题》、《和田三宝》、《和田三棵树王》、《和田之冬》等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现为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摄影家协会会员。

2024年入伍来疆,一直从事部队新闻报道工作,2024年底荣获个人三等功。

2024年转业到和田地区,历任民丰县电视台新闻记者、民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民丰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和田地区旅游局业务科科长。

2024年加入新疆作家协会会员。

2024年初,编辑出版的旅游画册《尼雅似梦·民丰如歌》在首届新疆外宣品评比中获三等奖。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9课

课题与教学内容。9和田的维吾尔。课时安排。知识技1 学习并积累 酷热 铺天盖地 美不胜收 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教。能。学目标。过程方式态度情感。教学札记。了解 和田的维吾尔 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一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1 导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穷人》教案设计

穷人。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 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 舒适 搁板 勉强 抱怨 倾听 掀起 魁梧 撕破 倒霉 严肃 忧虑 湿淋淋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缝缝补补 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方法与能力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 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情感与...

六年级语文下册英才教程第9课作业

在山的那边。一 比一比,再组词。喧隐幻诱 渲吻幼绣 二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的想望的心灵的世界。的海潮的幻想的信念。三 下面各句的朗读不正确的是 a 今天啊,我 竟没有想到b 却 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c 一颗 从小飘来的 的种子d 是的,我曾一次 又一次地 失望过。四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