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归纳

发布 2020-07-28 02:55:28 阅读 4161

语文第④单元复习汇总。

姥姥的剪纸》

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首先通过对比手法,从正面描写出了姥姥剪纸十分栩栩如生。

第二句通过夸张的手法,从侧面描写出了姥姥剪纸十分栩栩如生。

形容剪纸的词语: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形容姥姥的词语: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文中第。四、五、六自然段都写出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深。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意思是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方法,手也就灵活了。

数九隆冬”是冬天最冷的时候,“三伏盛夏”是夏天最热的时候。

第六段把姥姥的手比作眼睛,把好使的剪刀比作两根延长的手指。这句话说明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深。

第七段中“拴”的意思不是指将人绑住,而是指姥姥剪纸的吸引力很大,和体会到姥姥对我的爱。

兔子和老牛”体现了姥姥对孙子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姥姥的赞美之情和思念之情。

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中的“一片开阔的草地”指的是家乡。

文中最后一段中,“有声有色”中“声”指的是姥姥的剪纸声和人们啧啧赞叹的声音,而“色”指的是作者的儿童生活。

中国民间传统工艺:

剪纸、木偶、布艺、风筝、泥塑、陶瓷等。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耍赖:文中指“我”淘气与调皮。

调皮蛋: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牛郎织女》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

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牛郎——勤劳、心地善良。

织女——善良、勤劳、勇敢。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冷酷无情、凶恶霸道、法力无边。

安塞腰鼓》文章的结构:

1、打鼓前(1-4):安静的安塞腰鼓(静态美)

2、打鼓中(5-17):激昂的安塞腰鼓。

1>(5-8)宏伟的场面(动态美)

2>(9-11)雄壮的响声(气势美)

3>(12-14)击鼓的后生(阳刚美)

4>(15-17)奇丽的舞姿(舞姿美)

3、打鼓后(18-20):寂静的腰鼓(寂静美)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中茂腾腾的意思是沸腾着生命的热烈。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这里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充满力量,气势磅礴、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化,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这一排比句写出了安塞腰鼓“好”在舞姿美。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间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中三组反义词分别是:冰冷和燥热、恬静和飞溅、困倦和亢奋。

这样用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一句中三个动感十足的词语“震撼”“烧灼”“威逼”,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安塞腰鼓蕴含的强大的生命力,把安塞腰鼓的活跃和激烈表达出来。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现了四次,因为它着力强调,重点感叹,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的激情。

练习四。语文与生活。

各地的俗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华山自古一条道。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生在福中不知福。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人不计小人过。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诵读与积累:

这次的成语是与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成语。

口语交际。学会解释。

1) 我会这样作解释: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因为我今天早上乘车上学校,正赶上了北大桥堵车,挤得水泄不通,所以我绕道感到学校,迟到了五分钟,我以后不会再迟到了,我会提前出门的。

2) 我会这样解释:爸爸,课外书不是闲书,它是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而且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老师也经常推荐我们多看点书呢,我以后也会合理安排好学习和读书的时间。

3) 我会这样解释:对不起,阿姨,您的孩子不是我推到的,是刚刚她跌倒了,我便跑过去把她扶起来,不信你可以问问您的孩子,她可不会骗你的啊!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次数姓名日期。识字写字。一 看拼音,把汉字工整匀称地写在田子格里。zh n zh shu i l o zh u r n q n shu n zhu n jia zh n l o li n p n b 二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择菜 z i zh i 刁难 n n n n 趁机 ch n ch n...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 民风民俗 为主题,安排了 姥姥的剪纸 牛郎织女 和 安塞腰鼓 3篇课文,一个习作训练和一个练习。3篇课文选取了具有强烈中华民族民间色彩的技艺和故事,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间生活,让我们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侧面,了解中国民间普通老百姓丰富的想象以及高超的技艺,从而...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 民风民俗 为主题,安排了 姥姥的剪纸 牛郎织女 和 安塞腰鼓 3篇课文,一个习作训练和一个练习。3篇课文选取了具有强烈中华民族民间色彩的技艺和故事,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间生活,让我们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侧面,了解中国民间普通老百姓丰富的想象以及高超的技艺,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