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抵抗弯曲说课稿

发布 2020-07-25 17:00:28 阅读 3731

抵抗弯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横梁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它既是下一课《形状与结构》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又为形状与结构的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本课教学共有三个活动: 第一: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活动。

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的抗弯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能加,抗弯曲的能力会能加。

第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的抗弯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能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能加。

第三: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前两个活动结论的应用。让学生用前面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用简单实验的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说学情分析。

在认知特征与思维水平方面:六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面:学生已经有了横梁的材料、长度对抗弯曲能力影响的生活经验,这为本课中“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的推测、研究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从教的方面来说,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

综合本课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观察法,既能使学生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多更好的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在此基础上我只作适当的点拨,着重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使“以学生为主体,以**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 。

四、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 知道“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 理解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识别和控制变量,采集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2) 发展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研究横梁宽度与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因为这是本课的主要活动,实验的结论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识别与控制变量。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与要求,但是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变量,本课实验的变量还较多,学生较难找出本课的所有变量。

六、说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铁垫圈。

在准备卡纸的时候不能选用太薄的纸,太薄的纸连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起,所以全班选同一种美术纸,课前带着大家一起裁剪了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一组(宽度是4cm,厚度是一张、两张粘在一起、四张粘在一起),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一组(分别宽度是2cm、4cm、8cm的)。

七、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本来是安排谈话激趣—情境引入—科学**—解释应用,这样的教学环节,使本节课形成环环相扣的效果。最后一个环节原本是想以问题“课件展示问题:你能不能用这张纸在既不增加它的宽度又不增加它的厚度的情况下,就能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呢?

”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去课外**,为下一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作铺垫。但是考虑到时间关系,在实际安排教案的时候删掉了这一环节。

一)谈话激趣。

我以一组优美的建筑物**,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白建筑的灵魂师—建筑师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建筑学以及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二)情境引入——认识柱子和横梁。

首先课件展示房屋与桥梁**,引导学生寻找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之处,进而认识柱子与横梁。然后通过思考“在相同条件下,横梁与柱子受到压力后谁更容易弯曲?”我用两双筷子分别比喻了横梁和柱子,引导学生明白柱子承受的压力是将它压碎、压断,是不容易的,而横梁承受的压力是将它压弯、压断,肯定是容易很多,并且请两位学生现场演示,从而更能让学生体会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新课。

三)科学**: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首先以问题来质疑讨论:你觉得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先由讨论学生的回答,再ppt展示出来。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能很快回答出桥的材料、桥的长短、桥的宽度及厚度等。

活动。一、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首先质疑:要研究宽度对材料抗弯曲性能的影响,根据我们准备料,大家想想,怎样来做实验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老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说说在实验过程中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改变的量是哪个。这一环节要组织学生把实验方法讨论透,为研究厚度对抗弯曲性能的影响作好铺垫。

让学生先说,然后老师再课件展示。因为本节课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对于学生讨论出来的结果,应一一予以肯定。

4、师演示,出示1倍宽边演示边解说: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我们还要保证放垫圈的位置、放垫圈的方式、纸张弯曲的程度、垫圈的大小,这是对之前学生讨论作出的补充,再出示2倍宽和4倍宽的纸横梁,让学生先**分别能放几个垫圈?

5、学生实验:在学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并按表1作记录。

6、让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增加。

活动。二、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做完宽度对抗弯曲能力影响的实验,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的方法,了解了实验中的控制量和如何去控制,所以本实验我在提出几个考题目后,就放手让学生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2、思考题:

1)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能力一样吗?怎样用实验来证明?

2)实验时我们又该控制哪些量不改变?改变的量是什么?

3、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课件展示。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前先**),并按表2记录数据。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比较两个实验,得出结论:

增加材料的宽度和厚度,都能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增加材料的厚度能显著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四)解释应用——横梁立着放好?后似乎横着好?

1)课件展示“横梁”,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谁是最出色的建筑师,你认为该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解释原因,并**教室中横梁的放置方法。

2)让学生用尺子来实际体验。

八、说教后反思。

从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来看有80%参与了实验活动,从课后作业完成来看有95%以上的同学作业完全正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是任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1、在ppt的操作方面,由建筑物**导入的时候我选用了自动切换的模式,有两张ppt自动显示出来,再就是ppt的张数内容有点多,造成我在操作上有一点点的慌张和繁忙。

2、在实验指导方面,存在两个不足,也是本课的两大遗憾。在指导垫圈的叠放方式时,虽然课程并没有特别要求必须是叠放,我为了让缩短实验的时间,要求他们将垫圈叠在一起,但是由于我自身手抖的原因,我并没有将这里的操作指导的很详细,也没有解释将垫圈叠放在一起是减少受力面积,这样就可以少放一些垫圈。致使学生在操作第二个活动时,很多组由于垫圈叠放不上去,就直接将垫圈放在纸梁上面,虽然在巡视的时候指导了几组的错误操作,但任然使得有几组的实验误差很大。

使得有几组没有得出4倍厚的纸可以承载的垫圈个数。另一方面,在演示研究纸梁的抗弯曲与宽度的时候,演示完2cm宽的纸的承受能力过后,应该引导学生**4cm、8cm宽的纸条的承受垫圈的个数,以及在做厚度与抗弯曲的能力的关系时都应该先**再实验,而我这里只是草草带过,致使大部分同学都是做了实测再去**,这就失去培养学生大胆猜测的本意。课后我又做了适当的补充解释,并且带着大家一起,统计了4倍厚纸梁的承受垫圈的个数。

所以,这次公开课提醒我,在以后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的实验指导方面能力,在注重让学生从数据得出结论的同时,也要注重指导实验操作和**。培养学生在探索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的本领。

3、评价语言和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带动全班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由于对学生的不熟悉,整节课我都只能用手势请学生回答问题,这会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所以,我应该尽量多和学生打交道,多和他们交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敢在科学课上发言,借用之前一位老师说过的话:“科学课不要怕乱,就怕不乱!

”,只有让他们明白敢说,敢做,才会提高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说课稿

米饭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说课稿。说课人 赖深秋。各位老师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上星期五能抽空来听我的课,下面就我对本次进行说课。一 说教材。1 教材分析。米饭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 即产生了新物质。...

六年级上册 抵抗弯曲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 抵抗弯曲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本课 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 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会提高。第二部分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 活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抵抗弯曲》

抵抗弯曲 教学反思。抵抗弯曲 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有两个 活动。一是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二是研究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整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生做好这两个实验,让学生经历 实验 记录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