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6青山不老人教版新课标学习

发布 2020-07-17 16:14:28 阅读 4292

教育资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6青山不老人教版新课标(2019)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一课的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为我提供了这篇课文学习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流。

根据提示,我把课堂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一是初读阶段。请学生轻声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

二是默读自悟阶段。我请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决问题。三是汇报交流阶段。

我请学生先来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都找到了第4自然段中的“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我追问:“为什么说这是个奇迹呢?

”把学生引入“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的交流。这个问题的交流侧重于抓住重点词句“常”“肆虐”“盘踞”“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感悟自然环境的恶劣;又通过“就剩一人”“离世”“过世”“81岁”“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来感悟老人生活的不易。在引导学生理解“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体会,我出了一道算术提让学生计算。

一亩=667平方米,3700亩=2467900平方米。如果我们的教室是60平方米,那么就有41131间教室那么大,如果我们的学校有70间教室那么大的平面,那么就有588间学校那么大。学生通过计。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

算,发出了惊叹,我问:这是个奇迹吗?学生异口同声:

“真是个奇迹啊!”他们还在回味。第四阶段是引导点拨阶段。

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是本文的中心,也是需要“精”处理的地方。我为这个点设计了几个台阶:先请学生说说老汉改造山林的作用(品读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山林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理解奠定了基础;理解“另一种东西”,通过“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体会到这“另一种东西”是——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最后水到渠成理解“青山是不会老去”的含义。

这堂课我比较满意是因为学生学得比较轻松,而且目标也完成得比较到位。细想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成功的原因在于抓住了学习重点,有略也有精。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略读如果只任学生自己去着手,而不给他们一点指导,很容易使学生在观念上发生误会,以为略读只是‘粗略’的阅读,甚至于是‘忽略’的阅读……”因此略读也需要精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

教育资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16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 是一篇略读课文。导入时,我首先针对课题向同学们提出作者为什么说 青山是不老的呢?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我依据阅读提示提出问题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通过朗读 讨论 交流,认识到老人创造的奇迹。在学生沉浸于对老人创造的奇迹的敬慕之情中时,我接着提出...

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 青山不老 教学反思。六年级上册 青山不老 教学反思 通用5篇 六年级上册 青山不老 教学反思1 略读课文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理解上的 感知大意 和 抓住重点精读 所以比精读课文更有利培养学生的 略读 与 浏览 能力。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6青山不老》优课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 治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风雨同舟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 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 难点 1 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 青山不老 的含义。2 从这位老农身上看到了我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