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数学科第84至85页内容。
教学目标:1、回顾比的意义、求比值的方法、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方法。
2、梳理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3、回顾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解比例。
4、智力能力目标:在复习整理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
5、情感态度目标:在复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比、分数、除法三者的基本性质、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应用。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投影、课件、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实例,重构起点。
1、我们学过“比”,还学过“比例”,请同学们分别把课本p84页的两个**填完整。教师板书并点题。
2、这两道式子分别是比和比例,它们有什么区别?教师并板书。
3、课件出示: 比 6 :5 比例 24 :20=6 :5
4、意义: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各部分名称前项:后项外项:内项=内项:外项。
二、小组活动,巩固提高:
课内分享交流。
1.情景引入:说一说班上男同学、女同学人数,谁能用“比的知识”说说男同学、女同学的关系?(板书比)让学生说一个与它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得什么?
板书比例)引入并完整板书。
2、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懂得了多少,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出示课本表一)
3、练习课件示例。
4.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1)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建立知识系统课件示例。
2)小组汇报,教师整理。
指名三个小组分别上台交流三个部分。其他学生倾听、纠偏、补充、提问。
3)练习课件示例。
5、复习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1)小组讨论**(二)
2)小组完成**(二)
3)小组汇报。
4)教师分析,让学生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5)练习():3 :4=()16=( 填小数。
6、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式:y:x=k(一定)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式:xy=k(一定)
若比值和积都不一定,则不成比例。
3)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要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找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对应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方程解答。
7.调整补充,完善知识结构。
调整补充提纲(**)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再次分析**的内容。
三、巩固训练,拓展运用。
a.单项练习。
1、把5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2、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它们的比值是()。
3、如果a×3=b×5,那么,a:b=()
4、工作时间一定,做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做零件的个数成()比例。
5、在圆周长公式c=πd中,()和()成()比例。
b.对比练习。
1)求比值14 :0.7256 :10
2)化简比0.4 :1 16 :
3)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练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
每天生产的服装件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总件数。(
出米率一定,稻谷的重量和大米的重量。(
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
c、综合练习。
1)用比例解答。
化肥厂6天生产化肥450吨。照这样计算,要生产化肥1800吨,需要多少天?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多少度?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四、课堂总结,融会贯通复习小结,形成知识网络。(详见课件)
五、布置作业。
本册教材第85页练习十七第题。
六年级数学复习比和比例
7.比和比例。一 填空。1.1560填小数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3 2 1,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是三角形。4 在比例尺为1 40000的地图上,量得常州到南京的图上距离为34厘米。一辆货车在10时15分,以每小时68千米的速度从常州出发,预计 时 分到达南京。6.一个零件实际长4mm,画在...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复习
1 6 1.2 5 12 2 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8,则另一个外项是。3 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4 一个长4cm 宽3cm的长方形按2 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cm2 5 能与和组成比例的最简整数比是。6 如果m n a,那么当a 定时,m和n成比例 当m一定时...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反思
4月安排骨干教师示范活动,根据活动安排,我谈了班级的比例和比例。为了更好的本课,首先在内容中学习了材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许多具有教学成果的教师认为,在解释教材时,他们应该沉浸在每个问题的专题图,示例和练习中理解教科书,每个句子包含意图了解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因为教材是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