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 《比的应用》试题

发布 2020-07-12 10:29:28 阅读 6228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填空。

2.糖和水的比是1:4,糖占糖水的(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4.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需9小时完成。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比是( )

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比是1:2:3,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度。它是( )三角形。

二、解决问题。

1.某厂有职工126人。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2:7。男职工比女职工少多少人?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cm,长和宽的比是5:1。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用12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4.修一条长240米的公路。甲修完全长的后,余下的按9:5的长度比分给乙和丙完成。丙修多少米?

5.甲乙丙三个工人修一条公路,平均每人修150米。已知每人修路的米数比是2:5:3。甲、乙、丙各修了多少米?

6. ①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3,已知全班人数是30人,女生有多少人?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②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

3,已知男生人数是30人,女生有多少人?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2024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

学校课题课型。栾家坪中心小学。比的应用。新授。主备人袁丽丽。课时第三课时。1 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学习目标。2 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3 培养优化意识和平合作精神。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学具教具。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

第十四课时 比的应用。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 62页的例 例 完成 做一做 的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 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 复习。1 的意义是什么?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学案

六年级数学学案 40 一 填空题。一种药水由药和水按1 100的比配制而成。20克药可配制这种药水 克 20千克水中加入 克药就可以配制成这种药水。如果a b 75,a b 那么ab 如果a b 0.8,a b 8 3,那么ab 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 减数与差的和是240,而减数与差的比是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