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的意义》

发布 2020-07-12 00:00:28 阅读 6485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熟练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不同要求,正确的列出比例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准备】多**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什么叫做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今天是星期天,小瑜和小丽一起到文具店去买东西。(1)小瑜用1 2元买了4本数学本,小丽用9元买了3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2)反馈: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说说你的理由。②还有别的方法吗?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二、关键点拨。听课随想。

1、比例的意义。

出示课件: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时间(时)

路程(千米)80

根据表中的数量你能写出几个比例?你是怎么想的?他们的比值分别表示什么?

2、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3、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汇报: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课本第33页“做一做”第1题。

2、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反馈交流。

:8和1:5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

反馈:1)你给5:8找的朋友是(),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与体会: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在学生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新知搭建了平台。其次,主要采取**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小组合作,组间交流的作用。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我都把知识的**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将学习内容的“大板块”交给学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

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结论,并对结果进行相互评价,从而使他们体会成功,共享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最后,针对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完比例后把比例和比混淆的问题,我还特意增加了比和比例从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方面进行横向对比的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当然,纵观全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问题更贴近生活?教师要进行怎样的引导还值得我进一步思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与比例教案

比和比例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的内容,练习十七。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基本性质 会解比例。2.通过比较掌握比与分数 除法的联系和区别。3.掌握比例尺和正 反比例。能力目标 1.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2.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比例尺的应用题。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 比例尺 3 》教案

比例尺 3 教学内容。教材第56 58页第3 10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难点。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1 1000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 比例尺 2 》教案

比例尺 2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内容。教学目标。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重点难点 1.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设未知数时应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准备。多 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求法,有同学能简单说一说吗?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