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发布 2020-05-25 05:49:28 阅读 1493

执教林小杏。

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二,围绕“名人的故事”这个主题来组织,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

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低年级和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前一组和本组的教学,逐步完成从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即在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已有的识字写字教学成果的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习作兴趣,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整合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单元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作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口语交际”围绕本组的专题,要注意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口语交际中学会讲清楚内容,让别人听明白,学会提问,帮助别人补充完成的习惯。

“习作”要求写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引导学生再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或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三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再愉快的语文活动中不断积累知识,学会引用人物对话,用不同的形式积累名人名言,学习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3.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要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字,能正确读写44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层次,前后联系、上下贯通,对不理解的地方善于提出疑问并加以解决,体会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通过外在的言谈、举止、,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其思想感情的发展。

4.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5.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6.通过学习名人平凡的小事,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任何事,在平凡中发现伟大。体会文章叙述的“小视角,大表现”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的具体生动的。

学情分析:1、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如“增减偏旁”、“声旁归类”、“部件拆分与合并”、“偏旁置换”等方法。

大部分学生有自主识字的能力,但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遗忘较快,形近字、同音字错误较多,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感情朗读、分角色读等,初步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强读书积累的指导。

3、能用普通话和他人交流,并逐步形成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有主动交际的欲望,但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本单元要学习讲述名人故事,情节要完整,内容较为具体。

教法与学法:

一)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蓄情待发。

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一个个名人故事,从内容上讲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到这些课文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读过了。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大意。

二)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融情共鸣。

1、设境生情。

通过图画、录像、**、动作及语言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教学时,要重视单元整体引导。在开始本单元学习之前,可以用课件展示出单元导读中的名人画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

“画的都是一些谁?你认识其中的哪位?”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依次进行介绍。

2、读中悟情。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在这一单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品质。

三)引导学生主动创新──泻情升华。

1、发动学生积极收集名人趣闻轶事,从不同的故事中得到不同的启发。

2.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使学生在学学演演中深入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

3.在综合性学习中,精心组织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得到的启示,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

4、以《小摄影师》为例,学完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品质,再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

再来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展开想象,接着写写这个故事。”因为学生有深刻体会,被高尔基那种品质所感动,孩子们便能写出一篇篇想象合理而饶有趣味的习作。

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讲课时间:13课时。

单元检测时间:2课时。

评讲及补救:2课时。

5、《灰雀》

知识点及教法举例:

知识点:1.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

弄清 “散”这个多音字的读音。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重点指导写好“胸”字。

2.引述语言标点的使用:说字在前、说字在后的引述句的标点怎么标注。

3.课文理解:通过品读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对灰雀以及对男孩的爱。理解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4.课文朗读、积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摘除自己喜欢的句子;利用教材全解积累本课的多音字及近义词、反义词。

知识点落实(教法举例):

1. 激活情趣、引发猜想:出示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写了什么?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2. 放手试读、整体感知: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说说课文大意后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词语读音: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写字指导:

“散”左下角“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旁要写小一些;“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可惜:值得惋惜;诚实:

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3、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品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4、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体会引述句标点的正确使用。

4、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5、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从人物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及品质: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6、形成积累。

1、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反思 1 教学本课,学生课文读得较好,有的甚至能背诵全文,字词理解也算到位,但学生预习,只注重字词认读和课文朗读,不能养成查找资料的习惯 2 学生钢笔字写得不在体,要加强书法楷体教学指导 3 错误较多的字 戴 舞,摔跤,重点指导戴 舞 摔的笔顺。2 金色的草地 教学反思 1 ...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课程纲要。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必修课程科目名称 三年级语文上册。开发教师 三年级语文教师学习课时 12 14课时 学习对象 三年级学生制定时间 2017.09 一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 课文 语文园地 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 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 灰雀 小摄影师 奇...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备课。1 教材的主要内容。导语 灰雀 小摄影师 奇怪的大石头 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一 教材。2 教材的主要特点。分析 灰雀 小摄影师 分别讲述了列宁 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 我不能失信 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 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