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时。
一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9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律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的倍数的特征。
2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四教具准备。
练习,投影,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倍数的特征,谁来说说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看哪一位就行了?
学生口答后,老师投影出示练习。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看来同学们对于的倍数的特征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教学实施。
1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l )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学生甲:个位上是的数是3的倍数。
学生乙:个位上是奇数的数是3的倍数。
老师:我们在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时,是看它的个位,在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时也看它的个位。那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上的数就行了?
2 )算一算。
投影出示下列各数,请学生算一算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
同桌交流,验证刚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3 )说一说。
汇报计算结果。
学生甲: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只看个位,因为个位上不论是数字,这个数有可能是3的倍数,也有可能不是3的倍数。老师:
那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这个数的个位行吗?(不行) 只看十位行吗?只看百位呢?
老师举例学生观察:
333 ”个位上是3 ,这个数是3的倍数。
313 ”个位上也是3 ,这个数不是3的倍数。
114 ”个位上不是3 ,这个数却是3的倍数。
老师:3的倍数到底具备什么特征呢?
引发学生继续思考。
4 )比一比。
投影出示,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老师评价:你们都能正确判断出结果,但是速度有些慢。
学生出题,老师判断。
学生验证后,发现老师判断得既正确又迅速。
老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得又对又快吗?
5 )看一看。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9页的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只看单个数位上的数,这些数并没有特别之处。应该怎样观察呢?(看各个数位上的数)
各个数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汇报。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再找规律。
1 + 2十7 + 2 = 12
2 + 9十6 + 7 = 24
老师:这些算式求的是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
根据这些数的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根据学生归纳的结果,老师板书: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四)思维训练。
根据乘法分配律,分析2453 , 732是不是3的倍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不仅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还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积极探索,就会发现更多的数字。
教学反思:第12课时。
一教学内容。
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的倍数的特征。
2 .能熟练应用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3 .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理解同时是的倍数的数的特点。
四教具准备。
练习,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举例说明。
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同时是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
二)教学实施。
1 .探索同时是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1 )引发学生分步思考:
同时是的倍数的特征。
同时是的倍数的特征。
同时是的倍数的特征。
同时是的倍数的特征。
小组**,发现特征。
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板书:
个位上是o的,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样的数同时是的倍数。
2 )学生举例验证,是不是同时是的倍数。
例:21060 ÷ 2 = 10530
验证结果正确。
学生继续举例验证。
2 .拓展。
1 )请学生说出自己家的**号码。
判断一个较大数是不是3的倍数时,可以用弃 ”法。
例如:4 + 2 = 6
6是3的倍数。所以6403926这个数是3的倍数。
2 ) 9的倍数的特征。
老师:如果一个数的各数位上的数之和是9的倍数,那么,这一定是9的倍数。
例如:36045 = 30000 + 6000 + 40 + 5
3 × 9999 + 1 ) 6 × 999十l ) 4 × 9 + 1 ) 5
因为9是3的倍数,9的倍数之和一定是9和3的倍数。从上面的最后脱式可以看出:3 + 6 + 4 + 5正是36045各数位上的数相加,和是18 , 18是9和3的倍数,36045也一定是9和3的倍数。
所以,9的倍数的特征是:一个数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3 ) 11的倍数的特征。
老师:把一个数从左边向右边数,将奇数位上的数与偶数位上的数分别加起来,再求它们的差;如果这个差是11的倍数(包括0),那么原来这个数就一定是11的倍数。
例如:判断234795是不是11的倍数。
奇数位上的数的和 2 + 4 + 9=15
偶数位上的数的和 3 + 7 + 5 = 15
所以234795是11的倍数。
例如:判断974281是不是11的倍数。
奇数位上的数的和 9 + 4 + 8 = 21
偶数位上的数的和 7 + 2 + 1 = 10
所以974281是11的倍数。
这种方法叫奇偶位差法。
也可以用割减法进行判断。就是从一个数里减去11的10倍、20倍、30倍… …到余下一个100以内的数为止。如果余数能被11整除,那么这个数就一定是11的倍数。
例如:判断286是不是11的倍数。
用286减去11的20倍(286-11 × 20 = 66 ) 余数66能被11整除,因此286是11的倍数。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弃“3 ‘ 6 ‘ 9 ”法;还学会了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第13课时。
一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
教材第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三重点难点。
1 .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 .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四教具准备。
20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并且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匆数的方法。想一想,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因数的个数是有限多还是无限多,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共同**这些问题。
二)教学实施。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操作。每组有20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请你们任意选用其中的出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有几种摆法?小组合作,自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摆出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 2 )汇报。
说一说你们用了几个小正方形,拼摆了一个什么图形,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学生分组汇报,老师进行课件演示。
例如1×4=4
3 )整理。
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摆法?(因为所拼摆的图形所有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摆法。)
请学生根据不同的摆法和所写乘法算式,写出所用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如下:
1的因数:111的因数:1 , 11
2的因数:1 , 212的因数:1 , 2 , 3 , 4 , 6 , 12
3的因数:1 , 313的因数:1 , 13
4的因数:1 , 2 , 414的因数:l , 2 , 7 , 14
5的因数:i , 515的因数:1 , 3 , 5 , 15
6的因数:1 , 2 , 3 , 616的因数:l , 2 , 4 , 8 , 16
7的因数:1 , 717的因数:1 , 17
8的因数:1 , 2 , 4 , 818的因数:1 , 2 , 3 , 6 , 9 , 18
9的因数:1 , 3 , 919的因数:1 , 19
10的因数:l , 2 , 5 , 1020的因数:1 , 2 , 4 , 5 , 10。
4 )观察思考。
1 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一样多吗?(不一样)
2 你能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3周备课
第二课时。1 教学例3 1 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2 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 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周备课
第3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教材第60页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2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三重点难点。理解分数的产生。四教具准备。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 正方形的纸。五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周练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周练习2015.3 班级姓名评价。一 解方程。4x 6 0.575.6 5x 117.632x 18x 250 3 1.5 2x 11.5 x 12.8 7.2 30 0.8 0.2x 1.6 二 填空。1 如果1.5x 3 9,那么2x 0.7 2 如果a a a a a b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