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教案

发布 2020-04-11 11:48:28 阅读 5146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3.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模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1.今天我们一起走入丰富的图形世界,去发现图形的奇妙性质。

2.走进几何之旅:教科书中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

二、议一议。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

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三、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1.想一想: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以上的几何体?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通过交流,总结,归纳形成直觉感受后,以此加深对简单几何体的感受和认识.

4.自学棱柱可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强调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

三、练一练(习题1.1)

四、布置做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目的,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有一定作用。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教学目标:1.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观察和讨论了生活中的一些几何体,今天再一起来寻找构成图形的面、线、点。

1.展示建筑、生活实物,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等。

2.举出生活中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等图形的例子吗?

二)新授。1.由观察总结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2.展示正方体和圆柱体。

议一议: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

2)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

和学生共同总结得到:体由面组成,面由线组成,线由点组成。

3.投影展示课本想一想图形:

点动成 ,线动成 , 动成体。

4.你能举出更多反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吗?

5.课堂练习:投影展示长方形,想一想将长方形绕其中一边旋转一周,得到什么几何体?

三)小结。1.生活中图形丰富多彩,点、线、面都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七、练习(习题1.2)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课件和教具,学生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理解上有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用课件演示,效果会更好。

2 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1.通过折叠棱柱,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了解棱柱的相关概念,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教学重点:棱柱的特性.

教学难点:能准确识别常见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授。1.通过观察和测量11页棱柱回答:

1)这个棱柱的上、下底面都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

2)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是什么图形?

3)这个棱柱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4)这个有几条侧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合同学们的回答,共同总结出棱柱的性质:

棱柱的所有侧棱都相等;

棱柱的上、下底面是相同的图形;

侧面都是长方形.

2.课堂练习.

3.展示正六棱柱模型.(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4厘米)

小组讨论回答:

1)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那些面的形状、面积完全相同?

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4.展示下列图形:

先想一想,再折一折,哪些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哪些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

5.结合以上问题,全班进一步分组讨论。

二、课堂练习。

三、作业(习题1.3)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由于对学生的动手要求少,学生在折叠的过程中有一定困难,通过进行分类总结,学生有一定进步,但空间观念不强,部分学生学习有一定吃力。

3 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目标:1、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

切截活动过程。

教学的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我们能得到些什么几何图形?

将一个几何体切开得到截面,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面的特点.

问题的提出:“你注意到了吗?妈妈在将黄瓜切成一片片时,得到的截面是什么样的?

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又将是怎样的呢?分组讨论,比一比那一组的结论多”激发竞争意识.

“与同伴交流,看看别人截处的面是什么?他为什么得到与你不同的截面?他是怎样得到的?你还能截得什么样的截面?”比一比那一组讨论的结果与实践一致的多.表扬表现好的.培养集体荣誉感.

新问题:“刚才切、截一个正方体就得多个不同的截面,那么如果截一个圆柱体呢?或是截一个其它棱柱体呢?你又会得到一些什么样的截面?”

动手操作、**、交流.

二、练习。解答课堂练习.

三、作业(习题1.5)

教学反思:本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效果好。

4从不同方向看。

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思维。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重点: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实物、利用小实验,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水壶、杯子、乒乓球先用布盖好.

三名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回答分别看到了什么?

思考:为什么三名学生看到的不一样?

二、观察几个简单几何体的组合,讨论得出"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的结论.

由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在几何中,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

三、给定一个几何体。说说你从正面、左面、上面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这三个方向看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图(1)是从左边看到的图,即左视图.

图(2)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即主视图.

图(3)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即俯视图.

刚才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了实物、几何体,还学习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为了巩固这些知识,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

四、随堂练习。

五、作业(习题.7)

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三视图时,在画左视图时,时常出错,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

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认识多边形、扇形,探索多边形的某些性质。

2、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重点和难点:

探索分割图形的一些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授。书上有几幅**,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刚才我们提到的象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等等图形,和我们前几天讨论过的棱柱、圆锥等图形一样,都是几何图形.只不过长方体等这些图形是立体图形,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这些图形是平面图形.我们只考虑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一些平面图形有些什么性质.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三角形、一个四边形、一个五边形、一个六边形.

我们把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这些图形都称为多边形.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多边形都有些什么共同特点?什么叫多边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几条线段依次首尾相连而成的封闭图形叫多边形.

画五边形:刚才所画的这个五边形,选择其中一个顶点,画出从这个顶点出发的所有对角线.图形有什么变化?

我们来看一下: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把这个四边形分割成2个三角形;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把这个五边形分割成3个三角形;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把这个六边形分割成4个三角形.这其中是不是可能存在着某种规律?

一个多边形,如果有n条边,那么被分割成三角形的个数是(n-2)个。

什么叫弧、什么叫扇形?

二、作业(习题1.8)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好,学生学得较轻松。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主备人张炳成。

1数怎么不够用了(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七年级上册教案

安塞腰鼓 教案。奉贤区奉浦学校柳肖云 一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 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 诗意美。3 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二 重点 难点 1 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 诗...

七年级上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1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领会文章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反复诵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文学的内容及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萌生对文学的兴趣。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2.尝试给自己喜欢的语句批注。3.有感情...

七年级上册教案

七上units1 2 必备知识梳理。重点单词。unit 1 1adj.直的2adj.高的。3n.身高 高度4adj.瘦的。5adj.重的6adv.n.在 今晚 在 今夜。7adj.小的8n.电影院。9n.眼镜10adj.英俊的。11n.鼻子12n.嘴。13adj.圆形的14n.脸。15n.眼睛16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