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发布 2020-04-06 21:20:28 阅读 6538

第一单元空气。

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3、激发学生**空气的欲望。

教学重点:**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

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 海绵、毛巾

教学过程 一、猜谜。

1、让学生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 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2、引出课题:空气在**?是什么样呢?

2、 找空气。

1、要研究空气,先要找到空气,你知道在**可以找到?

生汇报 2、组织学生收集空气。

到小组想去的地方用保鲜袋收集空气。

通过在不同的地方找空气,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周围有空气。

三、 观察空气

1、提出问题:空气找到了,小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法,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它?

2、分组观察,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用眼、耳、舌头等感官非常自然轻松地来了解空气的特点。

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透明的、

3、感受空气的流动性: 观察空气并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 ,先将气球吹涨,再对着自己的手或脸放气。你有什么感觉? 说出自己的感受。

4、归纳: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 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能够流动的一种气体。

四、到处有空气

1、空气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空气的存在呢? 个别回答并演示方法。

开拓学生思维,例如你怎样证明这个气球里有空气呢?

观察实验现象。

2、 演示实验:将气球放进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个别回答 4、出示实验材料,你猜它们里面有空气吗?怎样证明?

学生填写猜测,引导学生学习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 , 物体里有无空气。

4、小组讨论并回答。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判断结果。

汇报实验结果,有不同结果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习惯。 可以重做一次。

5、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2、回家之后,将今天的海绵或别的物体里面有空气的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 回答让学生对所学东西做个回顾。

使学生将科学带回生活中,也引起家长对科学的注意和重视。

3 纸风车。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装可以转动的风车。

2、知道风是流动的空气,它可以推动物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教学难点:感知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教学材料准备: 剪刀、折纸、大头针、铅笔(带橡皮擦)

教学过程 1、 猜谜导入

1、出谜面

2、谈话:你知道风的什么知识?

3、提出问题: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

2、 风的形成

1、出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提出问题:气球里有什么?

学生回答 2、指导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将气球嘴对着手或脸进行慢慢放气,注意手或脸的感受。通过触觉亲身感受风的形成。

3、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风是怎样是形成的?

学生交流实验

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感受并讨论风形成的。

3、 做风车

1、出示一个风车:你能使它转动起来吗?

学生个别上来发散学生思维

小结:风可以使风车转动。

2、想不想做一个风车?会不会做?

学生学会做风车,并演示方法。

老师提醒要注意的地方:用剪刀、大头针的安全;剪的位置; 学生说做风车的方法。

3、发大头针,做风车,巡视,个别指导。

4、组织学生玩风车

4、 各种各样的风车

1、出示各种各样的风车**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在玩中调试风 ,体会风有力量。

2、 提出问题: 这些风车有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3 、你知道我们人类利用风的例子吗?

学生讨论交流。

五、 巩固与拓展。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主回让学生学会提问。

2、关于风,你还有什么问题想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

第二单元。马尾长,兔尾短,松鼠尾巴像把伞。

蜂采蜜,羊吃草,动物特征仔细找。

4 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的: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3、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出示动物**,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150 万种。,今天就带大家走进动物的王国。

2、你们认识哪些动物呢?

3、我们又认识哪些常见的动物呢?

4、导入新课,板书题目。

二 、教学新课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强调"常见 ".

2、学生汇报。

3、你想知道把你知道常见的动物的哪些知识呢?(小组讨论汇报)

三、回顾总结: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研究,你们学到了什么?

活动二:猜动物 。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老师描述学生集体猜,再由一个人猜,最后小组说其他人猜。看看那个小组猜得对猜的多。

四、拓展延伸

它们有哪些不同?(出示课后**,学生交流)

5 动物的反应。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金鱼的觅食行为?±**活动,知道**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2. **金鱼的觅食行为。

难点:**金鱼的觅食行为。

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教学法、多**辅助教学法等几种方法在一节课中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初识动物的行为。

1.要求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预习课本。

2.提出问题:

1)什么是动物的反应?

2)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你知道动物的反应有哪些类型?

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动物的反应这一节,并思考。

二。预习反馈,学习动物的行为,区分动物行为的类型 。

1.倾听同学们对预习题的解答。

2.通过**和**补充、强调、介绍动物的行为和类型。

3.**总结动物行为的类型,举例,作用。

学生:1.交流预习成果,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2.认真****和**,了解动物的行为,区分动物行为的类型。

三、**金鱼的觅食行为。

1.提问:**实验的一般步骤。

2.根据实验步骤:提出问题。

3.要求学生做出假设,把全班分为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合作实验。

四、交流展示——金鱼的觅食行为。

学会分析、思考、评价,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恰当的描述。

拓展活动。要下雨了,观察动物有什么反应。(出示课后**,学生交流)

6 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2.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四、教具准备。

搜集一些各种动作运动的画片。

五、教学过程。

1、[**录像、直接导课]

教师首先**有关猎豹、狮子等捕食斑马、羚羊、仙鹤起舞、鸟儿高飞、鱼翔浅底、运动员的竞技表演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最后将画面指向运动员凸起的肌肉和猎豹奔跑时强劲收缩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师出示人体运动模型或直接用自身作标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示屈肘的动作,让学生注意**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胳膊上的肌肉鼓起来了。

学生:发生了一种动作。

3、教师:是的。但这种动作是怎么发生的呢?再请大家来看看这个模型(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我现在用手牵引着它的手骨,结果,大家看,它怎么了。

学生:胳膊绕着肩关节(或肘关节)发生了运动。

教师:很好。大家答得完全正确。那么,我要不牵引它呢?能动吗?

教师的这几个设问答案是很明显的。但答案本身不是设问的目的,设问的目的是要引出“运动的结构”。最终使学生认识:

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是由关节、骨和骨骼肌组成的。其中,关节是运动的支点;骨是运动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为了强化这一认识,教师可用劳动工地上的大吊车、挖掘机等画片或影像资料,与人的运动的画片或影像资料在多**上**,让学生充分理解:

关节是运动中的支点、骨是运动中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中的动力。

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的讨论问题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和以上知识让学生用自备的硬纸板、松紧带、图钉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简易模型。从而巩固了以上所学知识,也使学生在认识运动的结构的基础上,尝试模拟制作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善于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发散、创新的思维能力。

模型展示,体态语言,引申新课内容]

首先,教师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装在实验仪器上,让学生注意观察针刺激肌肉时,指针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停止刺激,指针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理出: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因为骨骼肌具有一个收缩的特性。

然后,结合学生观察自备猪、羊的关节(带些肌肉能示关节组成),进一步理解关节的组成并观察骨骼肌的组成。

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连在不同的骨上。从而认识:当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就牵引着附着的骨发生运动。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18 2019学年第二学期班级 一年级任课教师 一 教学目标。一 情感 态度 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 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 热情 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盐池县第三小学2017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盐池县第三小学2017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 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2 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科学 目标。1 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2.科学 目标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乐于小组合作 学习。4.科学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