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发布 2020-04-06 21:15:28 阅读 8439

1单元石头与泥土。

1. 石头。

教学目标:1. 认识到即使是身边最不起眼的小石头也是有大用处的。

2. 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从收集材料,观察, 实验,记录,得出结果。

3. 从不同的方面将石头分类。

课前准备:准备几颗不同的石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说说与石头相关的游戏。

1. 观察教材**,说说石头能做什么游戏。

2. 学生讲一讲石头还有什么用处。

3. 补充说明石头的其他用处。

二、 动手试一试。

1. 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见过石头的样子。

2. 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的石头并说一说它的样子并记录下来。

3. 同桌之间互换石头观察并说一说这两块石头有什么不同之处。

4. 给石头分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三、 石头有哪些用途。

1. 学生先说说教材中石头的用途。

2. 你还知道石头有哪些用途。

3. 一起讨论,你觉得石头还可以用来干嘛。

四、小结。2. 玩泥巴。

教学目标:1. 亲身体验身边的泥土,发现泥土也是有用的。

2. 利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能够制作出不同的物品。

课前准备:泥土,不同程度的筛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 观察教材**,说说这些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二、动手做一做。

1. 捡出不是泥土的东西。

2. 把大的土块捻捻碎。

3. 选择筛子。

4. 筛泥土。

5. 把筛出来的泥土加水和成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

6. 成品展示。让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做的是什么,相互比较挑选出一个自己觉得最好的。

7. 你知道吗?把泥塑烧一烧就会变成陶瓷。

四、小结。3 .沙子与泥土。

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不同。

2. 通过一个简单的动手活动来比较出沙子与泥土的不同,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将沙子弄进眼睛里面。

课前准备:沙子,黏土,器皿,放大镜。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我们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沙子,小朋友们也喜欢玩耍沙子,那同学们都是怎么玩耍沙子的呢?

2.拿出准备好的黏土让学生说这是什么?——沙子,泥土。

告知他们这是黏土,说明什么是黏土:

把筛出的泥土放进瓶里,用铝箔纸封好,用极细的针扎孔;从这些孔里筛出的就是黏土。

二、 实验:比较干沙子与干黏土的不同。

1. 用放大镜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2. 用手按一按。

3用手捻一捻。

4. 实验过后。根据实验将对比不同之处。

结合活动手册,选择合适的词来描述干沙子和干黏土。

5. 慢慢的往沙子和黏土里倒水,观察现象。

6. 猜一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三、小结。2、水。

4、水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

2、酱油、醋、盐水、清水、糖水、油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样的物体是水。(板书课题)

二、实验**,解决问题。

1、实验一。

1)将酱油、醋、盐水、糖水、清水分别注入烧杯里,用眼、鼻、舌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2)在每杯液体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透明程度。

3)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4)归纳: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实验二:

1)将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水是否向各个方向流动。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橡皮、课本等,它们能在桌面上流动吗?

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的容器里,观察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没有一定的体积。

4)观察自己的铅笔、橡皮、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

5)小结:水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

2)水与空气比较:

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

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见教材29页)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我们常见的物体中,还有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哪些是固体?

2、对学生进行“水是生命之源”的教育。

5、玩转小水轮。

教学目标】

1. 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

2. 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来尝试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高低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3. 通过看**和相关**,列举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及生活中常见水力发电等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知道水有力量,并尝试通过实验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高低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教学难点】 在**“让小水轮转得更快”活动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公平对比。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学生材料:

2厘米左右厚胡萝卜块、铝片4片、长铅丝一根、水槽架子、漏斗2个、粗细不同的橡皮管各2根、水杯、水。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组装一个小水轮,并让它转起来

1. 上一节课认识了水,那么水来说说水有哪些特点?(强调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点在生活中有非常大的应用。

2.(出示玩具水轮)老师买了一个小玩具,你会玩吗?(用手拨、用嘴吹)但老师没带这么多,我们来做一个,行吗?

3. 先让我们来观察它的结构。这些都是流水线生产的,不容易找到,在生活中我们能找到什么了?(胡萝卜、铁丝、塑料片(或铁皮))通过这些材料你会制作小水轮吗?

4. **介绍水轮做法的**。(铁丝、铁片很危险,制作时要注意安全。)

5. 分组利用胡萝卜、塑料片、铁丝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一个小水轮,比一比哪一组最会分工、最安静、最快完成小水轮。

6. 那你们的小水轮能灵活转动吗?拿起来拨一拨。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转起来吗?你有没有办法让它转动得更灵活一些?(在铁丝上加吸管。)

设计意图:组装小水轮活动,意在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快乐。通过动手做,认识水轮的结构,并尝试自己解决一些技术上的小难题。]

二、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

1. 老师带来了一杯水,还带来了一个漏斗,怎么使用这些器材了,让我们通过一段**来了解一下。

2. 试一试谁能让小水轮灵活地转动起来了?(提示:只有一杯水噢。下面可以用小盆接水)

3. 成功的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秘诀:漏斗不能挡住叶片,水流要落在叶片的外部。

4. 在实验中感知并得出结论:流动的水有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用水玩转小水轮活动,在认识水的流动性基础上,感知流动的水流有力量。]

三、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的更快

1. 刚才都转起来了,接下来我们要让小水轮转得更快一下,你们能吗?那进入头脑风暴时间:只动脑不动手。

2. 与学生交流,分享他们的方法。适当总结:

增加水量。你觉得怎样看出来小水轮转得快?(看水花)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了?

(只用一个漏斗行吗?)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怎样比较才公平。

3. 分组分工合作实验,**水流量的大小对小水轮旋转快慢的影响。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示:水位高低对小水轮旋转快慢的影响。

5.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水塔,为什么水塔总建得高高的呢? 得出结论:

水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水位越高,小水轮转得越快。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的高低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初步建立公平实验的思想。

]四、拓展 1. ****和**,展示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及生活中常见水力方面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利用**资料或**资料,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水力资源带来的便利。

【板书设计】

5.玩转小水轮

转起来流动的水有力量

使水轮转更快增加水量提高水位。

1、身边的材料。

科学**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找,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认识材料。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2、塑料。

教学目标:科学**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空气。1 找空气。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2 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 证明空气存在 的实验 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3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 性趣 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4 了解空气...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水。1 认识水 教学目标 1 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 透明 无气味 无味道 无固定形状的液体。2 能用语言 文字 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3 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4 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 能够合作互助 能用证据说明问题。教学重点 观察水 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

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单元目标 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 活动或是工程实践。2.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3.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4.意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5.愿意去主动搜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1 小小科学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