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发布 2020-04-06 21:11:28 阅读 3125

第一单元空气。

1、 找空气。

教学目标:1、 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2、 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3、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性趣;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 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教师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

学生解释谜底:空气。

教师展示小魔术:做关于大气压力或压缩空气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空气的兴趣,一次导入**活动。

二、 活动过程。

1、 想办法,找空气。

1)提出问题:找一找,**有空气。

2)小组合作设计找空气的方案。

3)交流找空气的方法。

4)分组找空气。

5)汇报、交流通过哪些方法找到了空气。

2、 实验**“杯子中是否有空气”。

1) 提出问题:杯子中有空气吗?

2)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

3) 小组讨论试验方法。

4) 交流试验方法。

5) 小组实验**。

6) 得出结论:杯子中也有空气。

3、 交流试验情况,获得结论。

1)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你们有哪些发现?

2) 学生列举实例,得出结论:我们周围有空气。

4、 拓展活动。

1、 提出活动指向: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2、 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

3、 引导学生课下找衣服验证。

2、 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点。

3、 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4、 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谜语导入。

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解释谜底:空气。

关于空气,你们有哪些了解?

二)演示小魔术——纸为什么不会湿?

教师提问:为什么纸第一次没有湿,第二次湿了?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对空气的**活动。

三、 活动过程。

1、实验**:空气有什么特点?

1) 提出问题。

2) 小组讨论怎样观察空气。

3) 交流观察空气的方法。

4) 分组实验:观察空气的颜色、气味、流动性的特点。

5) 汇报交流。

四、 实验**: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 提出问题。

2)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

3) 小组讨论试验方法。

4) 交流试验方法。

5) 小组实验**。

6) ;得出结论。

一、 拓展活动。

1、 提出活动指向: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

2、 小组讨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3、引导学生课下找两个同样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满空气,进行观察比较。

3、纸风车。

教学目标:1、 看图制作纸风车,培养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2、 通过使纸风车转动起来,体验空气能流动的特点。

3、 愿意倾听、分享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和学习。

4、 知道人类如何利用风车技术让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教学过程:一、 打入新课。

由动画片“熊出没”中熊二形象引出教学内容。

他是谁呢?他在干什么呢?

二、 活动过程。

刚才我们看了好多大风车,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风车!

1、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风车作品,让学生观察风车有哪些部分构成。

2)、教师让学生观察风车是有什么材料制作的。

2、学一学,试一试。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上的制作过程,在观察的时候要把手放平,坐端正。

出示制作过程并讲解。

问: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值得注意呢?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派代表汇报。

3、转一转,比一比。

你们想让风车转起来吗?下面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让风尘转动的方法展示给小组内的同学,再到讲台上汇报。

4、怎样让纸风车转的更快?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怎样让纸风车转的更快。有想法后分享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三、拓展活动。

在生活中,风车有很多用途,我们要做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孩子。课下继续研究生活中的风车的用途,然后说给你们的伙伴们听。

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

4、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标:1、 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动物生活在水肿,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2、 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3、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出**兴趣。

4、 增强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教师**一段介绍动物的**,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界生活着许多动物。

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常见的动物。

二、 **活动。

一) 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

1、 说以自己熟悉的动物的名称。

教师提出要求: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动物名称。

学生回答。教师提醒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动物。

2、 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1) 观察**,说出动物的名称。

教师出示大熊猫、燕子、蝴蝶、金鱼、青蛙的**,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及**价。

2) 小组交流动物的特征。

教师出示活动要求::小组内学生要分工明确;观察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动物,例如: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教师要及时规范学生的描述,并适时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教师指导学生描述多种动物的特征,例如:大熊猫的毛有黑白两色,耳朵和眼睛都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蝴蝶的翅膀有多种花纹……

师生总结: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征。

3、 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教师通过出示法律条文让学生意识到野生动物是受法律保护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护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二) 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

1、 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生活在**嘛?

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2、 说一说其他动物的生活环境。

三、 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四、 拓展活动。

教师给学生布置课下拓展**任务,指导学生采取观察绵羊和山羊的**或**、实地观察、查找课外读物等方式,分析两种动物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 动物的反应。

教学目标:1、 知道动物会对事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作出反应。

2、 在教师指导下,**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3、 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教学重难点:知道动物会对事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作出反应。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幅鱼下雨前把头伸出水面的情境图,提出问题:与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师生交流:下雨前,鱼为什么要把头浮出水面?

师生总结,出示课题——动物的反应。

二、 活动过程。

一) 蚂蚁喜欢吃什么?

1、 **蚂蚁喜欢吃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

学生可能做出多种猜测,例如:蚂蚁喜欢吃糖、饼干、苹果……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作出这种猜测的原因。

教师总结:说出蚂蚁可能会爬向哪种食物,就是在**。

2、 检验蚂蚁喜欢吃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活动的注意事项:要爱护蚂蚁,要把食物等距离地方在蚁穴周围等。

小组合作完成活动,汇报活动的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相关内容。

教师总结:蚂蚁会对食物、气味等刺激做出反应。

二) **它们会有什么反应。

1、 **鱼的反应。

教师出示鱼缸和鱼,让学生分别**喂食和敲击鱼缸时的反应。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教师追问学生**的依据。

2、 验证**。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活动的注意事项:喂食时要适量;敲击鱼缸的力度不要太大;要保持安静等。

小组完成活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

3、 拓展。

教师出示刺猬、壁虎的**,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对刺激的反应。

三、 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如何**动物的反应、活动是的注意事项、动物对多种能够刺激的反应等方面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讲完收货后,教师学生布置课下**的内容:要下雨了,观察动物有什么反应,完成活动手册的相应内容。

6、 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1、 知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靠四肢、翅膀等运动。

2、 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序。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表现出**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语“铁嘴弯弯眼雪亮,海阔天空任飞翔。捕捉鼠蛇除虫害,不怕虎豹和豺狼”。

学生回答:鹰。

板书课题:动物的运动。

二、 活动过程。

一) 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1、 说一说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教师出示**或**,让学生说一说动物的名称和他们是怎样运动的,例如:鱼在水中游泳,鸽子在天空飞翔……

2、 模仿动物的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模仿这些动物的运动吗?

教师指导学生可以带动物头饰等进行模仿,例如:用衣服模拟鸟的翅膀。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模仿,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分别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出示动物运动的**,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

教师总结:动物的运动方式有飞行、游泳、奔跑、爬行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二) 动物主要靠哪些部位运动?

1、 找一找动物的运动器官。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运动的**或**,找出动物是靠什么运动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

小组展示:猎豹靠四肢运动,海鸥烤翅膀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将动物的运动器官在活动手册中用“○”圈出来。

教师强调鸭子和螳螂的运动器官主要是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是靠足运动的。

2、 教师拓展:蜗牛、鱼等动物靠哪些部位运动?

教师补充腹足、鳍的相关知识。

三) 动物运动会。

1、 教师创设情境: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乌龟、蜗牛、兔子3只小动物要参加比赛。想一想,他们谁跑得快。

学生根据经验说出3种动物运动的快慢:兔子跑得最快,蜗牛跑得最慢。

2、 模仿动物的运动。

教师出示比赛规则: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模仿动物的运动。例如:乌龟爬行,蜗牛蠕动,兔子蹦蹦跳跳等。

学生戴上头饰扮演3种动物,举行动物运动会。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运动的快慢给小动物排序。

教师出示**技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排列,就是在排序。

3、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更多的排序方式。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还可以按大小、体重、颜色、寿命长短等进行排序。

四) 说一说,它们还可以怎样运动。

学生从游泳、爬行、行走、奔跑、跳跃、攀爬等运动项目中挑选猴子和青蛙可以“参加”的项目。

师生交流选择的项目是否合适,例如:猴子可以跳跃、攀爬,但不能游泳。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单元石头与泥土。1.石头。教学目标 1.认识到即使是身边最不起眼的小石头也是有大用处的。2.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 发现的过程,从收集材料,观察,实验,记录,得出结果。3.从不同的方面将石头分类。课前准备 准备几颗不同的石头。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 说说与石头相关的游戏。1.观察教材 说说石...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水。1 认识水 教学目标 1 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 透明 无气味 无味道 无固定形状的液体。2 能用语言 文字 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3 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4 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 能够合作互助 能用证据说明问题。教学重点 观察水 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

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单元目标 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 活动或是工程实践。2.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3.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4.意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5.愿意去主动搜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1 小小科学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