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案

发布 2020-04-06 20:40:28 阅读 6307

课题1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 通过滚小球的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3. 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2.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吗?

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2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看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是研究什么的?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科学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你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3)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4)法制渗透:《环境保**》、《动物保**》。

5)安全教育:研究科学要注意安全,防雷电等。

三、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题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工程是什么。

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认识工程师吗?他们是做什么的?(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知道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工程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5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3)比一比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的不同。

2.认识工程师的杰作。

1)学生看第6插图,交流工程师的杰作。

2)学生举例说说工程师的杰作。

3)辨别哪些是工程师的作品。

3.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1)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2)学生汇报交流。

3)学生制作。

4)展示作品。

5)做活动手册第2页,互相评价活动手册。

6)法制渗透:《知识产权保**》。

三、总结本课。

师:请你汇报收获。

课题3 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1.参观科学教室,并比较科学教室与他们平时上课的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动手做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2.意识到遵守科学课的规则。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科学课的规则。

2.培养遵守科学课规则的习惯。

教学准备:实验室守则、上课常规、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参观实验室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交流。生:熟读规则小诗。

集体整队动作快,列队做到快静齐,参观途中不说话,带好眼睛和耳朵。

二、学习新课。

1.参观科学教室。

1)讨论: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2)交流。学生看课本p5插图,思考交流。

2.实验:比较水。

1)思考:怎么比较水的多少?

2)交流。3)实验。

3.回想:在刚才的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

思考——交流——判断——完成科学活动手册——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填写活动手册第3页)

三、总结本课。

师:怎样上好科学课?

课题 4.认识感官。

教学目标: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

2.观赏视或阅读**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教学过程:一。先从自己熟悉的感官入手,再认识感官的功能,最后拓展到对动物感官的认识。

二、认识感官。

观察**,认识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遍布全身。本环节意在整理学生对感的已有认识,明感觉器的电子设计概念,激发兴趣,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特别强调,手不是感觉器官,手上和遍布人的全身的**是一种感觉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感觉感官。

描述小动物的特征。

观察**找出不同小动物,描述小动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用眼睛看是学生最熟悉的观察方法,所以教学设计从用眼教睛看开始,带领学生进入观察的第一步。做“找小动物”的活动,是一个儿童及**都特别喜欢的游戏,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用眼睛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描述物体的特征。

用其他感官观察物体,描述物体在气味、味道、轻重、厚薄等方面的特征。内容包括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触摸四个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知道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包括用其他感官观察。

三、总结本课。

师:大家本节课学了什么?

课题5.感官总动员。

教学目标:1.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1)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热水大杯。

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教师材料:西瓜或挑西瓜的**。

教学过程:一、学生利用眼、耳、鼻、舌、**单一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积累了一些观察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发现事物更多的特点。

二、感觉器官共同活动。

通过品茶活动,使学生发现在辨别一种东西时,有时需要两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品茶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鼻和舌在共同起作用是很关键的一步。由于低年级学生常常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动作,因为鼻子捏不紧而响到观察效果,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共同完成。

蜡烛点燃前后的特点。

让学生调动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亲身体验动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认识事物更多的特点。让学生动用眼、手、鼻等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蜡烛的特点观察点燃的蜡烛时,要用手背靠近火焰感知,不能直接接触火苗和蜡油。教学时,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点火,又要强调注意安全。

学生描述蜡烛点燃前和点燃后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我们用手发现什么”。

**挑选西瓜视屏。

通过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如何挑选一个好西瓜,让学生知道,人们往往动用各种感官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总结本课。

师:大家本节课学了什么?

课题6. 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重难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准备:1)放大镜两个、简易显微镜两个。

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教师材料:相关**。

教学过程:当人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察工具。

观察指纹,发现不同。

观察指纹的活动,激发学生使用工具观察的兴趣。组织学生用三种方法观察手指指纹时,重点观察纹路的粗细和凸凹感,能明显发现肉眼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效果不一样。也可以让学生用三种方法观察布料,效果比指纹更明显,学生会有惊喜发现。

利用工具,获取信息。

可以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认识观察工具。

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四。总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课题7.做个小侦探。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一些自然界的现象。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结果

教学准备:多**,碰碰球架。

教学过程:一。大自然中有许多现象,要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植物,为什么会这样?2. 谁破坏了蜘蛛网?3.雪地上有动物的脚印,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共同**,寻找不同的答案。

学生们分小组**,最后请个别小组上台发言他们的讨论结果。

三。看一看下面的现象。

玩碰碰球。1.拉开一个球,松手后的结果是……2.拉开两个球再松手呢?3.拉开三个球再松手呢?先猜猜,再试试。

四.拓展**。

科学家一直在推测和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

五.总结回归。

师:今天大家学到什么?生:。。

课题8.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信息来猜想不方便打开的东西里面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通过**来发现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准备:暗箱

教学过程:一。导入。

看图,说说发生了什么事,猜想兔子的逃跑路线。同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 解暗箱。

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靠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

解暗箱。滚小球,判断盒子里障碍物的位置。和同伴说说你的发现。如果意见不一致,多试试,多交流。

其他解”暗箱”的示例。

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铁路检修工敲火车车轮查找故障和隐患。

维修人员用探测器寻找地下管道。

三。回顾总结。

师:今天学了什么?生:……

课题9.树叶变黄了。

教学目标: **树叶变黄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如何验证你的有关树叶变黄的猜想

教学准备:变黄的各种树叶

教学过程:一。导入。

秋天到了,你的家乡哪些树的叶子会变黄呢?大家来讨论。

二。猜一猜。

银杏树叶是怎么慢慢变黄的?整体慢慢变黄,从中间向边缘变黄,从下往上变黄。

同学们怎么验证你的猜想呢?

三验证猜想。

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想,可以直接观察树上的叶子,或收集树叶来观察,可以给这些银杏树叶的**排序。

四总结回归。

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单元目标 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 活动或是工程实践。2.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3.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4.意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5.愿意去主动搜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1 小小科学家。教...

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单元目标 本单元安排了 1 初识大自然。2 考擦大自然 从校园开始。3 大自然中的发现等3课书。共七个活动。旨在让学生以自然界中的物品 生命为研究对象,在进一步学习观察 比较 分类等基本科学方法的同时,学习考察方法,为建构 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地球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

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四课让我们发现更多。清水塘学校2017.10 教学目的 1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 形状 结构间的关系。2 科学 会对哪种形状的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做好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 比较。找出容易搭建的积木并做好记录,观察分类的方法,形成动手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