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4-05 04:55:28 阅读 3218

丰碑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丰碑》这篇选读课文是人教版第十册教材中的选读课文的第四篇,它与第四组课文紧密相连,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歌德曾说:

“内容人人可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是个秘密。”因此,在教学本文时除了要引领学生体会文本的深刻涵义,更需要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而第四组课文的学习要点也明确指出:

“学习本组课文,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可见,无论是从教法或是从学法出发,它们都惊人的一致。

因此,我将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板块:起——质疑课题入文,了解课文内容;承——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丰碑”涵义;合——回归全文练笔,升华文本主题。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发现表达方法三个层面层层递进学习本文。

为了防止内容、涵义的理解与表达方法的领悟出现课堂结构断层,我以“丰碑”为线,以“军需处长”这样一种精神为粘合剂,将体会感人的人物形象与领悟感人的语言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深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在阅读中感受革命者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领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重点。

感受军需处长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课题入文。

师:上课前,***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关于红军长征的诗歌,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出示课件)

配乐诗朗诵)..今天,就让我们重拾长征记忆,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丰碑。上课!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我一起板书课题。师:齐读课题。(配乐结束)

师: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生:什么是“丰碑”?文中"丰碑"是来纪念谁的?生:“晶莹的丰碑”有什么含义?

二、初读课文,感知“丰碑”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怎么样子?(多点时间让学生思考)

生:本文讲的是在红军过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不畏严寒,宁愿自己冻死,也要把棉衣让给更需要的战士的感人事迹。(表扬学生概括很精练)……

这个板块从解题入手,以“丰碑”为线,对“丰碑”的理解逐步加深,为第二板块的做大做强拉开了序幕。】

三、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丰碑”涵义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军需处长。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具体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是在第几自然段?生:第七自然段。师:(出示课件)请你来读一读,(时机表扬)师:(出示课件填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段落。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生1:我看到了一位十分镇定、十分安详的军需处长。生2:我看到了穿着单薄破旧衣服的军需处长。..

师生:(课件出示红字部分)是啊,我们看到了一位。看到了一位。

看到了一位。还看到了一位。师:

(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这位冻僵的军需处长,倚靠光秃秃。引读)生:读第七自然段。

师:你从这个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什么?(老师要用手示意冻僵)生1:我感受到了天气很寒冷。生2:我感受到了老战士很冷。

师:是呀,当时的天气确实是非常的寒冷,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子吗?

生: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师:(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想想你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天气的寒冷?

生: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学生有可能会说到“吞没”)师:

(出示课件)是啊,就在这样一个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天气里,老战士被冻僵了,仅仅是因为天冷吗?

生:不是,是因为老战士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师:单薄到什么程度?

生:单薄到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在如此寒冷,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他却只有——生: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师: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却只有——生: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大家都知道军需处长是专门管理粮食、棉衣等物资的。是最有机会第一个穿上棉衣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他穿着……?生:(齐声)单薄破旧的衣服。师:以至于——

生:紧紧地贴在身上。

师:军需处长的棉衣哪去了?他把棉衣——生:(齐声)让给了战士!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军需处长,在冰天雪地之中,你明明知道让出了棉衣就是让出了生命,那么你为什么还要让出棉衣呢?此时的你想的是谁?

生1:因为如果不让出棉衣的话,那些伤员都会冻死的。

师:我再来问问这位军需处长,在冰天雪地之中,你明明知道让出棉衣就意味着牺牲,你为什么还要让出棉衣呢?生2:..

师:你从这里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生1:这是一位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板书舍己为人)生2:这是一位不怕牺牲的军需处长。(板书不怕牺牲)..

师:(出示课件)他就是这样一位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军需处长。他宁可。

也要。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出示课件)生:

宁可自己冻死,也要把棉衣让给战士,生: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棉衣让给战士。师:

所以,他走时神态——.出示课件)生:(读)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左手微微向前……的道路。(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冻僵图,《沉思曲》缓缓响起)师:(深情地)同学们,让我们抬头仰望这尊塑像。

在冰天雪地之中,军需处长处于关心战士,把棉衣让给了战士,自己却冻僵了,但是读——生:(齐声)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这句话用ppt出示)师:

(语速加快,语调稍高)在漫天风雪之中,军需处长出于自己的职责,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士,他却牺牲了,但是读——生:(齐声)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师:

(满怀敬意)正是因为军需处长这种——(手指板书四字词语)生:读。板书四字词语)

师:的伟大力量支撑着他,所以面对死亡,读——生:(齐声)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师:此时此刻这位老战士,他累了,他倚靠在这光秃秃的树干下坐着,他在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想跟战士,跟家乡的老伴,儿女说的呢?

(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答不上来就点点学习好的说一说)生:……

师:.(出示课件)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我们再也无法辩认他的面目,再也看不清他的身体,生:(读)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回答学生前面提问质疑)在这座晶莹的丰碑里,是什么在闪光?生1:

军需处长身上覆盖的雪在阳光的照耀下的光芒师:更闪烁着……

生2:军需处长那种舍已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

生3:军需处长舍已为人的精神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在战士心中竖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师:

多么了不起的军需处长呀,让我们再来回顾他的光辉形象!(出示课件)师配乐读第七自然段。生读。

师:看到这一切,.(出示课件)假设你就是在场的一名红军战士,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写一写。

生:写一写。说一说。

师:此时此刻,战士们用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告诉人们,(出示课件)生:(大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激昂地)军需处长用行动告诉人们,读——生:(大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这个板块以“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这个问题不断追问学生,使军需处长的形象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感受到了军需处长高大的人物形象,也就理解了“丰碑”的涵义。】

四、升华情感,永记“丰碑”师:(配乐)是谁给了战士前进的力量?生齐:军需处长。

师:是谁给了战士必胜的信念?生齐:军需处长。

师:是啊,军需处长的精神就像丰碑已经永远树立在我们的心中。.(出示课件)师:

他为了别人的温暖,生:把棉衣让给了战友。师:

他为了别人能走出雪山,生:自己却永远的留在了山上。师:

他明知自己有死的危险,生: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师:

他的身体已被冻结,生:但他的信念却在战士们的身体里沸腾。师:

他的力量已经用尽,生:但他舍生忘死的精神却万古长存,师:他的生命已到达尽头,生:

但他的心灵永垂不朽!(ppt出示)师:这就是丰碑的力量!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军需处长,永远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

师:让我们向这位(板书内容)的军需处长,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全体起立,(生起立)敬礼!(师生同时向军需处长敬礼。)

课尾设计小练笔及有感情引读,是为了观照全文,升华主旨,使学生达到情感的高潮,课堂的气氛也在高潮中戛然而止,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

语文 《丰碑》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

语文。丰碑 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第22课 丰碑 一 教学要求。1 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2 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3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二...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丰碑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案 教学设计教案。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丰碑教案 教学设计教案8 丰碑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 冰坨 呼啸 恶劣 残酷 袭击 严峻 覆盖 经营 丰碑 等。2 读懂课文,正确理解 丰碑 的含义。3 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 读懂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丰碑》评课稿

丰碑 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 入境 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