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贝壳》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4-02 07:02:28 阅读 6103

《贝壳》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4、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二、作者介绍: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

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三、预习导学:

导入新课: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经常能看到身边大大小小的事物,但是我们是否留心观察它们?

作家小思能从如此微不足道的蝉身上体悟到生命的意义,而另外一位台湾作家席慕容,同样是写短暂而脆弱的生命,看看她透过贝壳的又看到了怎样的哲理。

1、预习检测题:(c组同学内外侧板检测题)

字词:短暂()脆()弱痕()迹一丝不苟()固执。

2、朗读课文。

四、帮扶对子交流后小展示。(15分钟)

1、《蝉》中,作者对蝉的歌颂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不是的话,是怎么写的呢?

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法,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她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2、作者赞美完了后是不是就此停住呢?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作者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3、作者由衷地说了一句,“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4、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

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5、整理文章结构,列出结构提纲。(请一位同学前板板书)贝壳。

精美的贝壳---卑微的生命---自己的生命---固执、简单。

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6、归纳本文中心主题:(b组同学后板板书)

五、小组讨论交流后大展示(20分钟)

1、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2、设计一段对话:蝉的对话或者贝壳的对话。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3、a组同学谈谈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4、拓展延伸:能否像作者一样,举一个身边的小事物,谈谈你对生命的感悟。(课后可。

仿写一篇短文)

六、小结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

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七、课后反思。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贝壳教学设计

贝壳。太炎中学金枭钦。教学目标 1.通过猜读 诵读课文,了解贝壳精致的特点,理解作者留下痕迹回馈生命的感悟。2.通过品读的方式了解课文 托 贝壳的特点 言 作者的 志 的写作手法。3.通过仿写初步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学习并初步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贝壳》教学设计

贝壳 教学设计。贝壳 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课堂设计的重点应是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人生,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步骤的。一 直接导入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台湾作家席慕蓉的 贝壳 教师板书 贝壳席慕蓉。二 介绍作家作品 教师提问 谁了解席慕蓉?学生朗读注解介绍。学生补充,教师归纳 席慕蓉,台湾著名女作家,代...

七年级《贝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行文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 贝 言 理 2.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的写作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3.领悟作者借一枚贝壳来阐释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教学重点 把握行文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 贝 言 理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借一枚贝壳来阐释对生命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