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贝壳》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 2022-07-23 07:57:28 阅读 8963

《贝壳》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欣赏散文精致而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1、体悟生命的意义。

2、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难点】1、学习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引出深刻的思想哲理写作手法。

2、结合生活体验,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一、导入。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绿草如茵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在坠落的昏眩里/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无怨的青春距离》席慕蓉。

二、作者。席慕蓉,蒙古族,台湾知名画家,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三、整体感知。

1、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精致的贝壳。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3、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4、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四、课堂小结。

作者从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会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本练习。

2、课外阅读欣赏席慕蓉或小思的几篇诗文,写出读后感。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贝壳教案

贝壳 教案。3 通过课文学习及对比阅读,学会 深入 浅出 的散文分析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执着简单的人生追求。教学难点 学会 深入 浅出 的散文分析方法教法学法 朗读法 讨论法 对比阅读法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展示贝壳 说说看到了什么?可见大家观察仔细 有一天,作家席慕蓉在海边就捡到这样一只小小的贝...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贝壳》教案

贝壳。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词语。2通过联系自己的经历 见闻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蝉 这篇短文,领悟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懂得了生命的内涵 不过是要好好的活 要认真的过好每一天。那么,今天...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贝壳教学设计

贝壳。太炎中学金枭钦。教学目标 1.通过猜读 诵读课文,了解贝壳精致的特点,理解作者留下痕迹回馈生命的感悟。2.通过品读的方式了解课文 托 贝壳的特点 言 作者的 志 的写作手法。3.通过仿写初步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学习并初步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