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含英咀华

发布 2022-07-23 07:06:28 阅读 6772

比喻——写作中的魔棒。

沧州市第九中学单永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写作指导课是基于对《春》的学习和感悟。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感染了很多人,唤起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文章的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令人能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朱先生运用了多种修辞,其中经典的比喻句很能引起读者共鸣,难以忘怀。在这篇文章后面专门设置了对“比喻”这种修辞的简单介绍。比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修辞,掌握了它,不仅对阅读理解有益,对写作来说更是获得一根神奇魔棒。

《春》这篇课文对于写作训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这堂作文指导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比喻这种修辞在写作中的作用,热爱她,自觉地去使用她,并且培养推敲语言、锤炼语言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初步系统地了解比喻的相关知识,并且运用到片断练习中。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品味名家名篇中的比喻句,体会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神奇魅力:在通过小练笔和朗读优秀学生作品,培养学生使用比喻的兴趣和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三、学情分析。

写作是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学生最怵头的一项训练。学生刚刚走入初中不到半年,还不会写作,写作能力亟待提高。他们既没有丰富的语言积淀,也没有熟练的写作技巧,更没有锤炼语言的意识。

所以,这堂课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修辞——比喻入手,改进写作中的不足。

四、教学方法。

从整体上看,本节课主要采用品味中学习、写作中学习的教学方法,有说、有读,有写,有独立写作,也有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比喻。

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这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五十一名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大家共同品味名家美文,模仿运用比喻写作,之后小组内朗读、欣赏、评价,选出本组最好的作品,请大家共同欣赏这把位同。

学的创作。这样做,可以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出示幻灯片,幻灯片上是一根魔棒)大家在看屏幕上到的是什么?生答:魔棒!

师:今天谁是有心人,谁就能带走这根魔棒!

七年级的孩子还有着小学生的天真幼稚,出示魔棒已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也为了紧扣这堂课的主题。)(二)揭示魔棒。

出示**,询问学生由**想到那两个字,选择其中一种回答说一句话。如果随便说,学生可能会说得很简单,再运用比喻说一遍,使学生比较以上两种说法的区别,初步感受比喻的妙处——内容丰富了、语言灵动了。学生一下就明白了今天谈及的魔棒就是比喻。

板书:比喻)(三)含英咀华。

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回忆名家名篇中的优美比喻句。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恰当的比喻会给文章增添光彩,增强主动运用比喻的意识。

例: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小结:巧用比喻,活色生香(板书)(四)介绍魔棒1、含义。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

2、分类。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如:露似珍珠月似弓。(明喻)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暗喻)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借喻)3、作用(记叙文中)

1)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2)比喻能表达作者某种感情。(3)使语言丰富、生动、形象。

4)引起(或激发、丰富)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5)突出(或烘托)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小结: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精彩的比喻就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五)魔棒**。

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习作片段为修改对象,使学生明白:恰当运用比喻,可以解决写作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使贫乏的内容变得丰富、使呆板的语言变得灵动。这是写作中经常反映出来的问题。

润色片段是:父母的爱是如此的伟大,他们让我感到了温暖,我要珍惜父母的爱。

润色示例:父母的爱是一棵大树,也许它无法给你硕大的果实,却可以永远为你遮风挡雨;父母的爱是一座港湾,也许它无法给你丰厚的收获,却可以永远为你挡住外面的风暴;父母的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母的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引领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爱也许是细小的,但却永远最伟大。所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父母之爱吧!(六)小试魔棒。

在这个环节中,再次出示本班同学的习作中一段可以润色的话,请学生各自施展本领,运用比喻进行润色。

需要修改的语段是:小雨中,马路湿淋淋的,孩子们撑着伞走在回家的路上,汽车也忙个不停。

润色示例一:小雨像快乐的精灵,在马路上嬉戏。水淋淋的马路,犹如一条闪光的绸带。一群刚放学的孩子撑着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来往的汽车,就像穿梭奔忙的小船忙个不停。

润色示例二:雨点就像淘气的孩子,在马路上嬉戏,撕扯着行人的脚步。马。

路水淋淋的。一群刚放学的孩子撑着伞,慢慢走着,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小蜗牛。来往的汽车,犹如一只只甲壳虫,慢慢前行。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的润色示例有两个,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同样的本体,为了表达不同的感情要选择不同感**彩的喻体。这个练习比上个环节的练习多了一个目的。

板书:感情不同喻体帮忙)(七)再试魔棒。

经过上个环节的练习,学生们对于使用比喻提高写作质量产生了很大兴趣,所以乘胜追击,再次练习。

练习内容: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洒在大地上,一片银白。润色示例: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天地间就是一个水晶般的世界。(八)教师寄语。

经过两轮写作训练,学生已经清楚地知道了比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写作训练中暴露了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还很低,以及喻体不恰当的问题,所以写作能力的提高还需多多练习。

所以,教师寄语是:语言的锤炼非一朝一夕但是语言这朵奇葩永远属于生活中的有心人永远会为勤奋者开出绚烂之花多读书多练笔。

只要你能持之以恒一定会让作文的语言灵动生辉文气盎然。

板书。巧用比喻活色生香感情不同喻体帮忙。

评测练习。运用比喻写一段话,来表现妈妈生气时的样子,或是自己得到心仪的礼物。

时高兴的样子。

相关资源。春。

作者: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教学反思。这节写作指导课结束了,静心沉思,有收获也有不足。

设计的教学任务全部完成。从学生的状态来看,教学目标基本完成。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学生对“比喻”这种修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品味名篇佳句,知道了比喻对一篇文章语言质量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通过修改习作中的片断,知道了借助“比喻”这种修辞,可以使文章充实起来、语言活泼起来,从而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提高了运用比喻的兴趣。

不过,如果想使比喻融入学生的血液,必须假以时日,长期练习。

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个慢过程,才能使学生消化吸收。这堂课的节奏还是快了一些。如果用两课时来进行,效果一定还会更好。

如果教学设备允许,使用投影仪把学生的习作展示到学生面前,视觉效果一定比单纯的听觉效果要好得多。大家看着屏幕,一起修改,会让学生更更深刻地意识到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第一讲现代文。一 字词扫描。1 会读会写。第21课。筝 zh ng 秃 t 蟹 xi 蕾 l i 堕 du 丫杈 y ch 寂寞 j m 憔悴 qi o cu 肃杀 s sh 诀别 ju bi 荡漾 d ng y ng 嫌恶 xi n w 笑柄 ...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总铺中学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活动。实施方案。一 指导思想。以凤阳县教体局文件精神为依据,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为目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二 成立组织。组长 张乃斌。副组长 薛祝德李士伟 成员 贾培义李元怀如保陆希易邓正庆。三 学科指导组。语文组 贾培义倪燕。数学组 卢道利宋祥达。英语组...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作文

初三语文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 教案。时间 2017 3 25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 教案授课内容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课型 作文活动课授课者 刘彦。授课班级 九年级 1 班教学目的 1 由某物引发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2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在作文中运用恰当精彩的比喻。教学重 难点 用恰当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