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讲了反比例,虽然有正比例的铺垫,但是正比例和反比例对于小学生来说太复杂了,太抽象了。下面谈谈我在准备这节课以及讲过这节课的一些想法以及牛校长给的一些建议。
首先是怎么引入这节课,我一直纠结,当时想到了三种想法,首选是按照书上的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景也能为学生认识“反比例”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其次是对于这种“规定性”的内容特别是在学习了正比例后,直接给出反比例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更具判断正比例的经验,来通过实例加深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或许刚开始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但学生出错的过程正是学生成长的过程。
刘校长在听过课后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第三种是总想不通课本为什么给出了加法表和乘法表,想另立炉灶,再换一个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不太抽象的例子。后来经过再三思虑还是尊重了课本,选择了第一种方案。
仔细翻阅了教参和一些资料终于体会到教材出示加法表和乘法表的意图:两个表中的直线和曲线直观地表示出了两个变化关系的不同,特别是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直观、动态的体现了“反比例”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反比例的图像为中学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奠定基础。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给学生观察这两个**的时间不够,没能把直观、动态体现出来。
还有就是对于象“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这种既不成真比比例也不成反比例的,强调不够,使部分学生误以为对于两个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对于这些问题应多举例子反复敲打。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判断反比例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看是不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是什么,若是一个量增加(减少)另一个两减少(增加),就可以考虑是不是成反比例了,若不是这样的变化规律肯定不是反比例,也就是说第一个条件不能判断是不是反比例但可以判断不成反比例。第二个条件是看乘积是不是不变。对于有些例子可能不容易看出成绩是不是不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验证,特别是对于表达式来说更适合列表。
在本节课的讨论解疑环节中学生提的问题不少也不错,比如袁华同学“有没有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不变的”,段少洪同学“有没有两个相关联的量既成正比例也成反比”等等,部分学生已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以后的教学中应常抓不懈,多举例子,让学生在例子中体会正反比例的意义。
2023年6月。
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的判断》教学反思
正反比例的判断 教学反思。正反比例的判断 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 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 时,一般按照以下三步进行 一看这两个量是否关联,二看这两个量的大小是否变化,三看两个变量的积或者商是否一定,积一定成反比例,商一定就成正比例。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有,缺一不可。难点是根据 相关联的变量...
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 反比例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教学反思 在对正比例和反比例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时,我先在全班作了一次小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对正反比例关系的说明语言不准确,对正确描述正反比例关系有一定的困难。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正 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时思路不是很清晰。还有一些学生在用关系式来正确描述正 反比例关系...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教学反思
反比例 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反比例 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认识了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要求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