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发布 2020-03-24 22:30:28 阅读 1332

5 古诗两首(3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

3、背诵古诗,对重要词句能够默写。

过程与方法。

1、 熟读:反复诵读,疏通诗意。

2、 剖析:对诗句作具体分析,**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思想感情。

3、 体情;通过讨论交流,感悟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诗人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2、 激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2、 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话,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搜集陆游和苏轼的诗词,了解作者生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题西林壁。

一、导入。(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笔画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

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

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

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游山西村。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

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第三课时。一、背诵引入。

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

二、合作,**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以及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

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三、作业。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6 爬山虎的脚(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 梳理脉络:通过自读,初步知晓文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 剖析细节:通过读、观、画、议等方式品味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

3、 拓展运用:在讨论中领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具体,尝试将其运用到生活。

和写作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5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练习3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引人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认28个字,并能正确书写和拼读。2.掌握重点句,重点词以及重要的多音字和形近字。3.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心思想。4.从整体上把握并体会重点词语和重点句。5.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 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第二单元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话语课题 语文天地课时 第1课时。第一单元 话语课题 语文天地课时 第2课时。第一单元 话语课题 语文天地课时 第3课时。第一单元检测 两课时 一 看拼音写汉字,比一比谁写的漂亮。t su b o z ng t o zu n ng h u j l qu n sh 二 锦上添花。把下列词语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介 本组教材是以 以诚待人 为专题编写的,包括 中彩那天 万年牢 尊严 和 将心比心 四篇课文。本组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 行动 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好材料。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