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小记:
有了问题之后,还要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已经找到了,那么该如何来实施呢?小朋友被难住了。
此时小小的挫折与刚获得的成功体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落差,促使学生要找到验证假设的方法。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他们渴望教师给予帮助。教师在此时介入指导,对学生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会很珍惜这种帮助的,这比老师提前灌输给他们要强得多。
2、课后小记:学生搜集了第一手资料之后,肯定会很兴奋,想急于表达,此时教师应该满足学生的愿望,让学生来交流,来分享成功的喜悦。交流不能泛泛而谈就结束了,教师应抓住契机,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教孩子怎样去科学地看事情、想事情。
3、 评:让学生把自己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来交流、共享,可以让一个人的经历变成大家的经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课后小记:
《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到:“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因为这是行动得以成功的保证。
同时,学生又是第一次尝试通过控制变量来实验,有一定的难度。科学探索的过程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先扶学生“上路”,指导学生如何来控制实验。
4、(1)、评: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充分自主的展开科学的**,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观察方法。学生不仅自主的掌握了观察技能,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有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观察与实践的能力。
课后小记: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空和材料,让学生有展示自己设想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积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由此看出,这样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意识,以学生的自主创造为目的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因,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参与,增长了自主学习的才干。
使四十分钟的课堂成为了研究的天地、探求的天地、创造的天地。
5、课后小记:新的时代,新的教育,新的环境,新的课堂。只有创设宽松的环境,才能让孩子成为创造者。
教学一开始,用一个神奇的游戏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名研究的主题,这就使教学研究有了目的性。在辨认物体的环节,由于没有教师的过多限制,学生的自行**更像科学家在从事科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和理解科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是教育技巧的顶峰。
6、课后小记上课时,教师放下了架子,走进了学生,热爱学生,在课堂内充满宽松和谐、信任的氛围,并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他们感爱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境。所以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思维活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然研究时“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空和材料,让学生有展示自己设想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积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
7、课后小记:
开放的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和**的机会,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的汇报由浅入深。
8、评:**的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材料的层次性还有利于对学生有层次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障碍,感到感性认识的不足,并急于寻找解决的途径,从而变被动的思考为主动的**,学习热情极大的调动,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后小记:一种想参加到学生的研究团体中的商量的口吻,使学生对研究更有信心、有激情,学生肯定会因为教师的加入感到做此件事的意义重大而倍加认真仔细。
10、课后小记: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并使他们体验到**后的成功的快乐。
11、课后小记:
课外作业使学生的**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了科学课的开放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12、课后小记: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通过这种师生“对话”的方式,不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控制实验的因素,而且学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品质,即要细心、耐心等等。
让孩子主动参与研究的全过程,为活动的发展出谋划策,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可以这样说,我们教孩子,并不是要教他们多少知识,而是要教他们怎样去了解、怎样去弄明白身边的科学问题,如何去获取知识,我们要教给他们捕鱼的技巧。美国学者巴特勒也认为:
“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活动才是有效的。”因此,此交流环节既促进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又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才是 “活”的知识,才具有繁衍的生命力。
13、课后小记:
课堂上教师只是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把实践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4、课后小记
1、宽松的学习氛围,详合而又热烈的学习气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倡: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在这节课中,没有讲台, 没有黑板,没有课桌椅,甚至没有老师。
有的只是愿易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喜悦的大朋友。教师是忠实的听众,学生有了发现,可以随时向教师汇报,大家也可以随时去观察。所有的学生都坐在草地上,课像闲聊一样,但又的的确确在搞科学研究,学生都有所收获。
2、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科学教学不再以知识为载体,否则将会进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科学教学以活动为载体,教者所需要考虑的是在课堂上创设什么样的活动,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反映, 以期达到什么样的情感体验。本节课,学生以自己的影子作为研究对象,他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仔细观注过自己的影子。
画自己的影子,给了学生无穷的乐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同时让他们获得真切的体验。
3、 经历由猜想到实践验证的科学学习过程。
学生画好影子后,对自己的影子动有一个猜想,那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猜想,通过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尝试成功的喜悦之后,他们的信心更足了,对下午的影子,傍晚的影子又作出了合理的推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会随时注意到自己的影子,谁又能说这不是科学课的功劳呢?
学生经历的由猜想到实践验证的学习过程,也是他们以后学习科学的方法,这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对他们将终生受用。正如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所说“学校教给学生的,那应该是在若干年后,还留在学生脑海里的那些终生受用的东西。”
14、 课后小记: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过程,使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有个别不知从何处思考的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看别人怎样观察,听别人怎样介绍,也学到了知识。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后记
本课通过实地野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的过程,学生的参与性积极,但个。别同学观察记录写得不够详细。1 学生乐于参与讨论与研究,课堂活动进行比较顺利,但是在分辨 根与 茎时比较2 困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1 能用实验的方法 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会用简单的工具3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能...
四年级科学《空气的性质》教后记 2019
本课一共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开头仍然是问学生自己对空气的了解,学生说得不多,仅仅是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与去年相比,学生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后来我问他们怎么证明空气的存在,有一个学生说了自己用塑料袋兜空气的情形,我问她是不是看书的,她说自己以前在家里做过,接着又让他们看书上的实验,然后叫学生到前面...
四年级下册习作7教后记
孟雨。习作7写的是自身的一次体验活动,写清楚活动经过和体验中的感受是这次习作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经历写具体些生动 将感受写真实细腻呢?我决定让学生先做一次体验活动,在实践中体会和感受体验的活动细节,产生真情实感。于是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假期利用自身方便做一次体验活动,体验内容多样,可以是体验做一次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