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重点实验

发布 2020-03-20 05:42:28 阅读 3347

1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材料:带胶塞的玻璃瓶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蓝墨水醋、酒精等。

实验步骤:1、做个“温度计”模型。把玻璃瓶里倒满水,滴上一两滴蓝墨水,把带塑料管的胶塞放入玻璃瓶里,塞紧。

在塑料管的液面处做上记号。2、将“温度计”模型放入热水、冷水中,观察塑料管内液面的变化,做上记号。3、把温度计分别放到热水和冷水里,观察液面的变化。

4、分别加醋、酒精,方法重复的步骤。实验现象:温度计的液柱随着水的温度的高低上升或下降。

实验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材料:烧瓶、橡皮塞、细玻璃管、红色水(4℃以上)、烧杯2个、小胶圈(用来标记管内液面高度)。实验步骤:1、在烧瓶里灌满水,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

璃管内,再把小胶圈套在液面位置。2、把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3、再把烧瓶放入另一个烧杯,并倒入适量冷水,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烧瓶放入热水中,管内液面上升;放入冷水中,管内液面下降。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材料: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

实验步骤: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的变化。2、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过一会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锥形瓶放入烧杯后,气球逐渐竖立胀大。取出后,气球逐渐缩小。实验结论:说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材料:固体金属球、金属环、酒精灯、铁架台、铁丝。

实验步骤:1、用铁丝吊起金属球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用金属环去套金属球。观察金属球能不能通过。

2、用酒精灯加热金属球,然后用金属环去套金属球,看金属球能不能通过。3、让金属球自然冷却后,再用金属环去套金属球,看金属球能否通过。实验现象:

加热前和冷却后,金属球能通过金属环;加热后,金属球通不过金属环。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实验名称: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

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2、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岩石长时间受热、受冷,使得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6实验名称:土壤成分分析实验实验目的:**土壤成分。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滴管、玻璃片、镊子、酒精灯、铁盘、石棉网、三脚架、一小块土壤。

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2、用玻璃棒搅拌,然后静置,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

2、把烧杯里的土壤搅拌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如盐类。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现象:冒烟,有气味,烧过以后颜色变浅了。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腐殖质。

7实验名称;**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材料:硬卡纸(吹塑纸)火柴蜡烛木板小刀;水槽水激光器牛奶;纸电灯(蜡烛或某一观察点)。实验步骤。

实验一:用小刀在三张硬卡纸上分别刻出一个孔,固定在木板上。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调整硬纸卡,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二:在水槽中加上水,在滴上几滴牛奶。用激光灯从水槽的一侧通过水照向另一侧,观察水槽里的现象。

实验三:用纸卷一个直径比眼睛稍大一点的圆筒。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支沿线通过这个筒观察灯光,然后将直筒的前端弯折后观察。

实验现象;实验一: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实验二:

发现激光灯在水槽中留下一条笔直的光束。实验三: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灯光,通过弯纸筒看不到灯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8实验名称;玩镜子。

实验材料凸面镜凹面镜(不锈钢的勺子)平面镜温度计。

实验步骤;实验一:用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找出各种镜子中自己的样子,并记录下来。实验二:

将多面平面镜的反光聚集到一点,用温度计测出聚光处的温度的变化,记录下来。实验三:将一物体放在两个平面镜前,观察平面镜里物体的像。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一:平面镜中自己的样子是:大小相等,左右相反,正立的像、反射范围居于凹面镜和凸面镜之间;凹面镜中自己的样子是:

倒立的像、反射范围最小;凸面镜中自己的样子是:正立的像、反射范围最大。

实验二:参与聚光的镜子所排列的形状是一个弧形时,聚的光最强,温度计的温度最高。实验三:改变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像的数量也会有所改变。

9实验名称;**彩虹的秘密。

实验材料;三棱镜纸屏;水槽水平面镜橡皮泥纸屏;喷雾器水。实验步骤。

实验一: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并在三棱镜的对面放一个纸屏,观察现象。实验二:

把一面镜子斜放在水槽中,让镜子反射的阳光投射在纸屏上,观察现象。实验三:手拿喷雾器背对着太阳喷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一、实验二:在纸屏上出现了彩虹。实验三:空**现彩虹。实验结论。

实验。一、二: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实验三: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10实验名称;光的折射。

实验材料玻璃板橡皮泥激光器硬卡纸;烧杯白色的薄纸剪刀尺子彩笔手电筒水实验步骤实验一:用激光器透过玻璃板射在硬卡纸上,观察现象。

实验二:1、把白纸剪成长等于烧杯的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将纸的右半边涂黑,再涂黑的部分竖着刻一条直缝,把纸贴在烧杯的外壁。2、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直缝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并做下记号。

3、把杯内倒入水,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观察光射入杯壁上的位置是否有变化?实验现象。

实验一:光点偏了。

实验二:倒入水后,光点的位置发生偏移。

实验结论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四年级科学下册重点实验

一 实验名称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材料 烧瓶 橡皮塞 细玻璃管 红色水 4 以上 烧杯2个 小胶圈 用来标。记管内液面高度 实验步骤 1 在烧瓶里灌满水,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把小胶圈套在液面位置。2 把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

四年级科学下册重点实验

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5 实验名称 土壤成分分析实验。实验目的 土壤成分。实验材料 烧杯 玻璃棒 滴管 玻璃片 镊子 酒精灯 铁盘 石棉网 三脚架 一小块土壤。实验步骤 1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2 用玻璃棒搅拌,然后静置,观察出现什么现象。3 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本册教材共5个单元,典型的实验操作有个,其中,演示实验个,学生制作实验个,学生分组实验个。第一单元热胀冷缩。1课温度计的秘密。实验1 自制温度计实验类型 制作实验。制作材料 找一个盛过青霉素的小瓶,准备一支用完了的透明针管中性笔芯 含笔尖密封的塑料帽 和一杯茶水。制作方法 1 把针管笔尖从橡皮瓶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