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初中语文八年级 下

发布 2020-03-13 22:32:28 阅读 5349

第五单元检测与强化训练。

时间:100 分钟:总分:100 分)

一、积累运用(17 分)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2 分)

援疑( )理衔( )赋诗执经( )问折( )沉沙。

2、解释下面加点的叠音词。(2 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3、在横线上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本字、读音和意思。(2 分)

l)窥谷忘反: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4、在横线上写出下面文章的作者,在括里标明所属朝代。(2 分)

1)《送东阳马生序。

2)《马说。

3)《与朱元思书。

4)《五柳先生传。

5、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2 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额联的上下句之间的联系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2)尾联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6、文言诗文默写填空。(4分)

1病树前头万木春。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第三联。

3)劝君更进一杯酒。

4)《赤壁》中反映作者敏锐的历史眼光的诗句是。

7、古代文人常把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融人作品之中,形成言简意丰的“千古绝唱”,请你据以下提示写出各位大家的经典名句。(3 分)

1)韩愈: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2)杜牧: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史英雄的造就都有某种机遇。

3)张养浩:一针见血揭露出封建统治制度的根本实质。

二、课内精读(33分)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8一11题。(10 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鸾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下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 许:一百许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c 奔: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 犹:在昼犹昏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9、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0、把握文意。(2 分)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全文的结构方式是,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11、品读赏析。(2 分)

1)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是。

2)第三段中画线句子流露出了作者之情。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12—16 题。(10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逮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填其室,未尝梢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下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师:无硕师名人与游当余之从师也。

b 道: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 食: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食之不能尽其材。

d足:足肤皲裂而不知以中有足乐者。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2 分)

15、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你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2 分)

16、你觉得“先达”对**“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2 分)

三)阅读《马说》,回答17—23 题。(13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7、下列虚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于: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

b 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

c 之:策之不以其道/马之千里者。

d 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下列实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1 分)

a 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b 食: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c 能: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千里之能。

19、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抵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

b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叫它,却不懂得主人的意思。

20、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词句。(2 分)

1)提出论断,突出矛盾,说明千里马被埋没具有必然性2)运用排比,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

3)运用反诘,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

4)贯穿全文,点明中心。

21、内容理解——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横线上。(2 分)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 ,以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

22、问题**——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3、情感态度——本文借议论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中人才受屈辱、被糟蹋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作者和当时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艺人才的感叹。这篇文章对于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2 分)

三、课外拓展门(10分)

阅读下文,完成24—28 题。(10 分)

记母教栓①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②。咿唔之声③,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

“二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

鸡鸣,卧焉。诸姨常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⑤!

”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注】 ①栓:蒋士栓,字心徐。清代江西铅山人。

读书的声。④夏(jiǎ)楚:这里指责打的意思。

⑤乃尔:这样。

2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毕。2)怠。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下册 期末模拟测试题。积累 运用 25分 根据要求填空 10分 1悠然见南山。2 杜甫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抒写理想,坦露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3 与君离别意。4 杜牧的 赤壁 中借古寓今寄托诗人忧国之情的诗句。5 默写 己亥杂寺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 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语文考试

八年级语文下册测试题。一 积累与运用 8分 1 本题很简单。只要用你最喜欢的字体 最漂亮的字迹,把下面一句格言抄在方格里,并做到全卷书写工整 美观,就可得分。2分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爱默生。2 下边是病句的一项 2分 a 我们应该探骊得珠,进一步寻求余光中的 乡愁 大获成功的深层原因,这样不仅可...

初中语文八年级

初中语文八年级 上 2008 2009学年度上期。期末复习备考方案。学科区排名目标 保三争二。考试时间 1月13号开始。复习时间 12月16号前各班全部结束新课,复习时间12月17号 元月12号。命题 初二清白江调考。复习方式 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复习提要。1 语言积累和运用。2 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