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八年级

发布 2022-12-11 12:52:28 阅读 1436

八年级)二、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并列式):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工厂、农村,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省、市、县。

年龄顺序:老、中、青。

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语言习惯: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烟酱醋。

1.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代)

2)偏正短语(偏正式):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

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1)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2)状+中(动、形),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旧语法:“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新语法:统一为“的”。

(3)动宾短语(动宾式):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

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

(4)补充短语(补充式):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

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动+补。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形补短语形+补,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跑得快、走的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引在脑子里。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

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

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 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

如: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名词做谓语。如:今天星期。

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

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

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三、单句:、(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感叹句。

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 “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2023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歌诀。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

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四、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一)复句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

1、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3、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5、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例如: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

6、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7、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a,都(也)b”例如: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

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

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

(单句)

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别?一般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

(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例子1

(2)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

(3)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例子3

不过使用此方法有时还需要结合使用前两种方法,才能准确区别单复句,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例子4

例1:“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3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句,用“也”连接前两个分句,同第3个分句表示并列。

例2:“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主干:这是教训。

例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关联词:不但……而且……(递进关系)

例4:“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这个句子,“认为”的宾语是由一个二重复句充当的。如果看到有关联词就判定它是复句,那就错了。但只要结合前两种方法去判断,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

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

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 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

)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

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初中语文八年级

初中语文八年级 上 2008 2009学年度上期。期末复习备考方案。学科区排名目标 保三争二。考试时间 1月13号开始。复习时间 12月16号前各班全部结束新课,复习时间12月17号 元月12号。命题 初二清白江调考。复习方式 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复习提要。1 语言积累和运用。2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汉语语法知识汇总

语素。定义 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分类 1 单音节语素 如 山 水 灯 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 双音节语素 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 蜻蜓 琵琶 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 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 坦克 沙发 吉普 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

初中语文汉语语法知识汇总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语素。定义 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分类 1 单音节语素 如 山 水 灯 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 双音节语素 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 蜻蜓 琵琶 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 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 坦克 沙发 吉普 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