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助学稿。
26小石潭记。
撰稿:周方良审核:黄开蓉编审:沈建军。
班级学号姓名。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柳宗元。
2、能够翻译全文,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积累文言词语。
二。课前预习。
1. 柳宗元,字代文学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
2.认识下列加点字。
篁( )竹清冽卷( )石底以出坻( )参( )差( )
怡( )然往来翕( )忽俏( )怆( )幽邃( )
资料连接: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课内导学。
1、范读课文:由教师朗读,后由学生代表读,进行评价,注意节奏。
2、朗读课本,疏通文义:
参照注释逐句精读、尽量自己读诵。
提出疑问,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质疑。
我知道重点词语的意思。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 )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怡然不动。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隶而从之。
四。当堂训练。
1)古今异义。
去:(古今)
怡然:(古今)
小生:(古今)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为:①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差:①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
3)翻译。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皆若空游无所依。
试着背诵全文。
五、课后作业。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清冽(liè)
b.为坻(ch为嵁(kān)
c.参差(cēn c佁然(yí)
d.俶尔(sh翕忽(xī)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3、填空。.《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
.《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助学稿。
26、小石潭记。
撰稿:周方良编审:黄开蓉。
班级学号姓名。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二。课前预习。
1. 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说说分别有什么特点?
2.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心境的语句。
三。课内导学。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四。当堂训练。
1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归纳出景物的特点。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从“凄神寒骨,俏怆幽邃”中感受到小石潭的什么氛围?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4.“似与游者相乐”的“乐”与“凄神寒骨,俏怆幽邃”是否矛盾?为什么?
五。学后反思。
本文按( )顺序来写,写作思路。
六。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居住)
d.影布石上(映)
2.翻译下列句子。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凄神寒骨,悄怆幽送。
3.第一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有什么妙处?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俏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二)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不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文题:钴鉧潭记,作者:柳宗元)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啮其涯2)以予之亟游也( )
3)芟山而更居4)气之迥。
2.写出下列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
2)其颠委势峻( )
3)予乐而如其言( )
4)行其泉于高者( )
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同___
a.屈折东流 b.荡击益暴 c.毕至石乃止 d.有泉悬焉。
4.翻译。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5.《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的,但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后文着重写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__的特点,后文着重写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__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境况。
参***。26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三、课内导学。
向西以……为乐大约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 在空中呆呆的样子像北斗星一样像蛇那样像狗的牙齿那样使……凄凉使……寒冷忧伤的样子。
停留跟从。四。当堂训练。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翻译①青青的树枝、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漂拂。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全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五、课后作业。
1.d 2、b 3、议论抒情柳宗元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第二课时)二。课前预习。
1.略2.“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俏怆幽邃”
课内导学。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看见一个小潭。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一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 标准实验版 八年级下助学稿
初中语文八年级 上 助学稿。11 敬畏自然。撰稿 孙学楠编审 沈建军。班级学号姓名。第一教时。一 学习目标 1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 敬畏自然 这一观点的。2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二 课前预习 1 认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 给下列加点...
小学数学人教新课标 标准实验版 目录
一年级上册。1 数一数。2 比一比。多少。长短。高矮。本单元综合与测试。5的认识和加减法。1 5的认识和书写。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分与合。减法。加法。0的认识。本单元综合与测试。4 认识物体和图形。5 分类。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数学乐园 6和78和9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本单元综合与测试。20各数...
人教新课标 标准实验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外国诗
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 夜 精品教学课件详细配套教案。蝈蝈与蛐蛐夜。济慈叶赛宁。蝈蝈与蛐蛐夜。比较阅读课堂总结拓展延伸作业。找找看 哪首是田园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别董大 过故人庄 钱塘湖春行 春望 过故人庄 中国田园诗的特点 1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