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全册

发布 2020-03-13 18:25:28 阅读 3069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植物的生殖,即: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涉及到植物花和果实的结构,但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在七年级上册《被子植物》已经学习过了,部分学生已经有所遗忘,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复杂、抽象,这就成为本节的教学难点,无性生殖部分包括“植物的营养繁殖”和“植物的组织培养”两个内容,虽然内容具体,但涉及到的范围广,尤其是植物的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这需要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进**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

2)举例说明几种植物的营养繁殖。

3)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植物生殖过程的观察,尝试图与图之间的表达。

能够模仿人工营养繁殖的图示,进行植物的嫁接、插扦或压条等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观察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阅读人工种子形成的资料,体验新科技与传统生产的差异。

2)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教学重点:1.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

2.举例说明几种植物的营养繁殖。

3.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教学难点:1.通过对植物生殖过程的观察,尝试图与图之间的表达。

2.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教学用具:教师:自制ppt课件、盆载万年青、月季等花卉、杨、柳的枝条。

学生:供观察的已经纵切开的各种水果。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后记:

本节教学中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先复习原有知识,回忆花和果实的结构,再此基础上通过动画演示传粉、双受精过程以及双受精作用后子房各部分的发育,在明确了有性生殖的基础上,再学习无性生殖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二、把日常生活中的植物结合到课堂中来,通过实践操作,在课上让学生进行模拟嫁接、扦插和压条,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成果,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 需要的资料较多,让学生收集资料的范围还应扩大一些。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按照人、动物和植物分成了三部分。本节是讲解动物部分中的一个类群——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材中以毛毛虫和蝴蝶之间的关系引入,分别以家蚕和蝗虫为例,介绍了**发育和不完全**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因此教学的难点应是对学生课前对家蚕观察饲养过程的指导和督促。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上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讨论、**等形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产生思维的火花,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意识,感受到生物的神奇与伟大,体验到生物学知识与人类关系的密切。本节课蕴涵着一个巨大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中国的丝绸,中国的丝绸之路。

这是一个将思想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绝佳机会。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描述**发育的过程,说明**发育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观察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等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交流合作能。

三)情感目标。

认同动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危害,养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理解**发育的概念,能够举例说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四、教学难点。

饲养家蚕的活动,观察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理解家蚕完全**发育的真正含义。

五、学情分析。

1. 生殖和发育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在不同程度上有感性认识。

2. 观察**的经验丰富,对身边的生物学现象也有一些了解,但深入观察的意识不强,所以归纳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要加强。

3. 能领会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但需要掌握更多的实例。

4. 学生在七年级的历史课上学习过“丝绸之路”,能理解教材中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六、课前准备:多**课件。

七、教学流程。

八、板书设计。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卵生)

二、昆虫的发育方式:

1.完全**发育:卵 →幼虫 → 蛹 → 成虫。

2.不完全**发育:卵 → 若虫 → 成虫。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本节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可以通过**、标本或录像片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在学生**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结论。也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如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或录像带。

课后实践与调查:任选其中一个。

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收集资料,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

参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八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第20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后记 第二节食品保存。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2 尝试食物保存的一般方法。二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 学习的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2 培养学生的观察 记录 表达交流的能力。三 情感目标 1 说明食物腐...

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推荐的。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知识目标 1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 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 举例说出果实或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 表达交流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学习的能...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全册教案

一 现代顺风耳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l了解 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l了解 交换机的用处。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2 过程和方法。l通过 录像 老师讲解,了解 是如何传递。l通过学生分析 讨论,说明 交换机的作用。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l通过了解贝尔发明 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