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芳竺。
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新教材突出的特点,特别在培养学生思维价值上突显优势,同时该套教材也受师生的喜受。八年级地理下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且教材有更多篇幅的**和活动的训练。今天我就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人教版)来谈谈对使用新教材的体会。
一、关于区域的选择
八年级下册地理讲述的是中国的区域地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人教版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变革,与湘教版教材的设计有很大的区别,人教版教材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个别特殊的除外),而湘教版教材在八年级下册中把中国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这就为老师在教学与毕业会考的复习中留有较大的空间。
从区域选择的情况看,首先是适当照顾到覆盖面,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的北方、南方、西北、西南以及几个特殊地区;其次,是突出区域的典型性,所选的区域都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区,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再次,展示区域的多样性。既有特色多样的区域(包括行政区、地形区、旅游区、综合区等多种区域),也有尺度不同的区域(小到省区内部的二级行政区,大到地跨数省的流域区)。这样学生在通过这些案例学习后,能够形成对中国区域地理初步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二、关于区域编排的逻辑结构
本册教科书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内容。希望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是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具体介绍。所选区域按照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方式组合。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建制历史悠久的一级行政区划,既是行政区,又是经济区、文化区,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材选择了较多的省区案例(5个)。其次,一些各省区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教材选择了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作为省内区域的案例;此外,由于自然或人文等方面的联系,我国还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教材选择了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三部分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由于是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因此,先从中国出发,介绍我国在综合国力上的整体提高,再从世界着眼,分析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当代世界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设计,一方面与七年级世界地理部分相呼应,另一方面始终把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使教科书有比较高的立意。
三、关于区域内容的表达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和组画,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另外,教科书尽量避免使用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摒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使教科书有亲切感。
四、教材**并茂,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文字简短精悍,**却有五幅之多。首先出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
如何划分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本中的图5.5、图5.
6、图5.7,图5.8,逐步进行分析,很快就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空间思维也在读图分析过程中培养起来了。
五、反习惯顺序,培养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抛开传统的区域地理编排方式,不再是长期以来各地理区域的地理要素的(如位置、地形、气候、物产等)展开式,虽然这种展示方式组织条理清楚,体现了知识的类型化,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它使课文变得千篇一律,不容易突出各地区的区域差异。新教材反习惯顺序,用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这样的顺序来编排。将“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作为学生认识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单元,从这里入手,再对省区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富有特色的一些地理单元进行**。
最后,从更宏观的角度,对一些跨越省界的区域(如黄土高原)进行**。这样的编排使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时要以大量的信息贮存为前提,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不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集中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多侧面、多角度思维的发散思维。
八年级地理下册,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案例的形式编排教材。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案例学习,重点不是让学生了解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能做到进行类比,举一反三描述各区域的特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跟踪思维和类比思维,有利于学生理解一类相似的问题,进行知识的迁移,而不仅是该区域自身。
例如黄土高原的案例教学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跟踪思维和类比思维活动教学内容。
以上是进行跟踪思维的过程,一目了然。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类比活动,让学生在课本中图8.8找出我国水土地流失严重的地区还有哪些?
和黄土高原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会带来什么后果?
这样的案例教学活动,学生要独立思考,不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六、反传统定势,培养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好奇求知是学生正向和逆向思维的内在动力,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下册在编排时,反传统定势,区域地理的学习不再是“物产加地名”的方式,精心选择了案例教学内容,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对具体学习的目标的认识需要,在问题情境中被激发,从而处于一种困惑、紧张和期待的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引诱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和引人入胜的**让学生很快就兴奋起来,并产生了强烈的问号,为什么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如此丰富多彩?
学生探索得出结论过程中正向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如果西双版纳是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又是怎样的呢?动植物资源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如果过度开发旅游资源,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问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为解答问题,学生必须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活动,求知欲和好奇心得以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调动,这样可以克服思维的因循性和思维定势的不良影响。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培养了逆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做事情看问题能从正反角度去思考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作者 徐彬单位 济南舜文中学。在上一节认识青藏地区总体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本节深入学习一个具有典型地理特征的的区域 三江源地区,本节课的是教材新增章节,第一,三江源地区成为长江 黄河 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是该区域高海拔地势 高寒气候与多雪山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下册说教材。说课人刘新孔。一 说课程目标。八年级下册地理 讲述中国的区域地理部分。是本册教科书的主体。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地理课程标准 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变革。与以往同类地理教学大纲的省区罗列或地区分列方式不同,地理课程标准 只是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
八年级地理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是针对八年级地理教学进行的计划性总结。八年级地理教材共十二章,分两册,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主要让学生接触祖国的地理自然环境,了解祖国自然环境的利弊。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主要是了解祖国建设,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这门学科,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八年级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