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发布 2020-03-12 03:36:28 阅读 2103

一、落实的课程标准。

中国地理。一)疆域与人口。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三)经济与文化。

四)地理差异。

二、知识结构。

三、内容简析。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所要落实的课标①

疆域与人口。

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落实课标的建议。

位置优越)可运用地球仪、东西两半球地图和教材的示意图,要求学生说出中国的地理位置;

通过教材中安排的三个活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②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③最后概括总结。

落实课标的建议。

国土辽阔)可指导学生通过面积的比较,了解我国国土的辽阔;

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按教材安排的四个活动,组织学生展开活动,进一步认识我国疆域的辽阔。

可让学生讨论:位置的优越与国土辽阔的关系。

落实课标的建议。

34个省级行政区)

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课文,明确我国**行政区划;

指导学生阅读第二段课文,使学生了解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为了实现民族自治,但这些地区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指导学生阅读第三段课文,使学生了解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意义;

通过按教材有顺序的四个活动,使学生熟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所要落实的课标②

疆域与人口(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知道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经济与文化(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落实课标的建议。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重点是说出2023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所获得的人口总数;

教师可适当补充有关数据(例如每年新增人口数与一些国家人口总数的比较)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的人口增长情况;

70年代前,年平均增长人口约1500万,而近年来已下降至1200万(结合读图),使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增长正在趋缓;

在学生说出我国人口国策的基础上,结合活动,明确人口过多的负面影响,以使学生了解这项国策的意义。

落实课标的建议。

人口东多西少)

课文第一段将我国人口密度与世界作了对比,可引导学生对此作一分析,进一步认识我国人口众多的特点;

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可指导学生比较黑河-腾冲一线两侧的人口密度差异:

落实课标的建议。

人口东多西少)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安排的活动开展:

活动1根据读图:

面积。人口。

人口密度。江苏。

10万。7300万。

730人/平方千米。

山东。18万。

9000万。

500人/平方千米。

新疆。160万。

2000万。

13人/平方千米。

**。110万。

200万。2人/平方千米。

活动2引发学生讨论。

落实课标的建议。

56个民族)

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按课文的活动展开讨论:

日本民族比较单一,美国则是世界各民族最多的国家。

藏族的集体舞、傣族的泼水节、朝鲜族的长鼓舞、苗族等的干栏式木楼、蒙古族的摔跤。

开放性——从衣食住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反映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两项活动是落实“经济与文化”中“文化特色”的两条标准。

落实课标的建议。

民族的分布)

指导学生读图了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和边疆地区;其中,云南、新疆等省区居住的少数民族较多;

指导学生按课文的活动展开讨论:

应该说,各省区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大杂居);

有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最主要的有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云南、贵州、广西、吉林等(小聚居)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所要落实的课标①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运用中国地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

落实课标的建议。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读图是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读图技能良好方式;因此这一部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指导学生读图上(读地形剖面图、地形海拔示意图、地势**阶梯示意图);

通过组织学生按教材的提示开展活动。首先指导学生填绘地势**阶梯的界线;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这样的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交通运输等的影响。

落实课标的建议。

地形复杂多样)

在这里,要尽可能地利用有关**,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地形的感知;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虽然课标并没有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主要山脉,但不妨通过组织学生按教材设计的活动认识一下我国的主要山脉,进而认识山脉两侧不同的地形,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认识。

落实课标的建议。

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包括山地(各大、小山脉)、崎岖的高原(如云贵高原)和丘陵(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湘西山区、鄂西山区、皖南山区等),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学生认识山区面积广大这一我国的地形特征的基础上,还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山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教材中设计的活动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讨论来认识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落实课标的建议。

南北气温的差异)

读图是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关键,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增长读图技能;因此,在这一部分教学中,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我国冬、夏南北气温分布的特点,进而认识我国温度带(热量带)分布的基本情况;

通过组织学生按教材的设计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在认识我国温度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气温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作为分布、耕作制度等)、传统民居建筑等的影响。

落实课标的建议。

东西干湿的差异)

这一部分的教学方式,可比照“气温的南北差异”这部分的教学方式。

由于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可采用学习“气温的南北差异”相类似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运用已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这部分内容。

落实课标的建议。

季风气候显着)

这一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我国大部份地区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同时也要求学生了解季风对温度分布和对降水的季节分配的影响;而对于季风的成因,尽可能少地涉及;

教材设计的活动3,说明了季风对我国不仅有有利的影响作用,也会带来灾害性天气。

落实课标的建议。

气候复杂多样)

可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

可按教材的设计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复杂多样的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标中还有一条标准——我国气候特点的影响因素,教材未作归纳论述,可结合我国气候各特点的教学,分别渗透讲述(温度与纬度位置、降水和季风与海陆位置等)

落实课标的建议。

众多的河湖)

这一部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落实“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这一“课标”的要求。外流河:流入太平洋的,主要有黑龙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流入印度洋的,主要有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流入北冰洋的主要是额尔齐斯河;内流河主要是塔里木河。

为使学生对内流河与外流河有所认识,可结合教材简要说明其主要特性的差异。

落实课标的建议。

黄河的治理)

关于黄河,“课标”的要求很简略——“说出概况”。一般说来,河流的概况主要包括:发源地、长度、流经地区(省区)、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点(包括主要的支流、湖泊);开发治理。

关于黄河的整治,可按教材设计开展活动,并引导学生结合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点展开讨论;然后进行归纳。

落实课标的建议。

长江的开发)

按“课标”要求,只要说出长江的概况。

从教材设计的标题——“长江的开发”来说,重点应是: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航道的利用,可指导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自己编辑“长江开发”小报,进行展示。

长江同样存在整治的问题,可结合分析图上图(荆江段裁弯取直),直到阅读“阅读材料”,并按教材设计的活动2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江的治理问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所要落实的课标②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落实课标的建议。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自然资源与我们”的重点是落实“课标”关于认识自然资源的要求,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资源丰富。人均不足”,是讲述我国自然资源数量特点,非“课标”要求,但为了使学生对。

地大物博”这样的叙述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及逐步确立正确的资源观,形成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可按教材的设计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落实课标的建议(第二节。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引言,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按利用状况可分为那些类型,并概括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是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之一。可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包括教材设计的活动)掌握这一特点。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土地国策。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我国有关基本国策的教育。

落实课标的建议(第三节。

水资源)水是宝贵的资源”是引言。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水是有限的;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时间分布上是夏多冬少,空间分布上是南丰北缺。“夏多”会造成洪涝灾害,冬少则又会造成旱灾。北缺造成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

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的对策是兴建水利工程,调控水量的季节分配;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对策是跨流域调水。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所要落实的课标①

经济与文化。

l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世纪,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格局。

落实课标的建议。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引言,说明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通过分析“我国的交通运输网”图,使学生认识我国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比较稠密,西部比较稀疏(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布局形成的原因)。

铁路网络:六纵五横。

l“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通过分析“我国的交通运输网”图,使学生认识交通枢纽布局与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的相关性。

落实课标的建议。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l“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引导学生从运输速度、一次运输载运的数量、运输**,以及运输的灵活性、连续性等方面分析如何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落实课标的建议(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与我们”是引言,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的地区分布”,通过学生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降水量一线以东地区,牧区主要分布在该线以西地区。通过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知道秦淮一线南北种植业的差异。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可通过组织协商讨论,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

落实课标的建议(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使学生认识我国耕地、农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组织活动,使学生知道农业继续发展的策略。(三农问题)

落实课标的建议(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工业与我们”是引言,说明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工业的空间分布”,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和开展活动,使学生知道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开展活动),是学生了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工业发展的意义。

通过知道学生读图,使学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基本情况——与开发区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与当地技术力量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是针对八年级地理教学进行的计划性总结。八年级地理教材共十二章,分两册,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主要让学生接触祖国的地理自然环境,了解祖国自然环境的利弊。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主要是了解祖国建设,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这门学科,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八年级地理教学...

八年级地理教材分析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奠定基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使学生明确区域划分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能够在地图...

八年级地理上册《工业》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 工业 教材分析。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的第三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从编写体系上看,工业是学生在学完交通运输业和农业之后,接触的又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所以在结构方面,本节教材与前两节相互呼应,既有一致的介绍思路,又巧妙地将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