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解实验室。
2)认识科学**的基本要素。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4)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①计量的重要性;②测量长度的要点;③综合的测量活动。
教师讲述计量的重要性;
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
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交流的保障。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老师可适当介绍,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三项内容。使学生明确,今后凡对有刻度的仪器,都要先弄明白这三项内容,比如温度计、带游码的天平、电流表以及电压表等等。再学习学生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宽。
并示范。
明确长度测量的重要意义,向学生讲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测量是实验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物理学。物理学实验的许多测量仪器的读数是以长度的读数为基础的,因此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对所有测量仪器的读数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掌握好长度测量的意义。
3.实验活动——“建立你的信息档案”。
要求通过测量,认识自己,认识同学,学生会很感兴趣。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体练习估算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测量物理量的具体观念。
4.测量长度的几种方法:
累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平移法:测乒乓球直径。
替代法:测曲线的长度。
轮转法: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如利用自行车轮测出弧形遗跑道的长度。
长度=轮子周长×轮子转动的圈数。
5. 正确使用天平的步骤:
1)放:把天平水平放置;
2)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或在中线处等幅度摆动);
3)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4)称:左物右码,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5)读:右盘所有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示数就等于物体的质量;
6)整: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整理仪器;
1. 了解科学**的基本要素。 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2. 体验学生自主**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3. 通过经历**过程,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意识。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科学**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
一)机械运动
1.现象 问题] 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回答](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
也可能回答出一些其他的问题:(1)星星是静止的;(2)太阳是静止的;
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总结]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概念。问题]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运动的自然界。
总结]凡是运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知道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一)参照物。
1.概念。问题]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问题]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结论]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展示]空中加油机;高空观缆车。
[类比]1.说某一同学个子高,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它与谁相比个子高,同理说某一位同学矮,也是不科学的。
2.某人问路,到某地要用多长时间,该人不答,待问路人不耐烦开始走时,该人才说1小时左右,问路人不解,该人答曰:不知你走多快,如何判断用多长时间呢?这里的参照就是走路人的快慢,可见,我们表达话语时,一定要说话严密些。
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一)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二)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三)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10min)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3]速度的引出?[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单位换算:1m/s=1×3600s=3.6km/h
练习:1km/h=__m/s。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频闪摄影]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
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计算]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虽然固定,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
公式:v=s\t
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平均速度。
将频闪照相与图像结合,会得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五)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一 教学目标要求。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 热学 声学 光学 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 微观 宇观三个层次。2.经历阅读 思考 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科学之旅 序言 学习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物理?2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3 学习物理的方法。重 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关键 能否利用实验 现象激发学生思维。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器材 电脑 透镜 喇叭 烧瓶 玻璃杯等。教材分析 1 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 ...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教学重点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 一。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浮力的应用 古希腊的教学家阿基米德首先提出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