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发布 2020-03-09 04:10:28 阅读 7218

教案。学科 : 数学

年级 : 三年级

教者 : 2018 至 2019 学年度上学期。

通化县果松镇学校。

本学科课程表。

班级课程表。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学科:数学。

说明:学生开学为第一周。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总备。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加、减法(一),测量,万以内加、减法(二),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分数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及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学目标: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并能运用其含**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计算有关长度、质量、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正方形。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课时安排。一、时、分、秒 (3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6课时左右)

三、测量(7课时)

1.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2.千米的认识3课时左右。

3、吨的认识2课时左右。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1、加法3课时左右。

2、减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倍的认识(4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2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6课时)

四边形1课时左右。

周长5课时左右。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8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左右。

2、分数的简单计算2课时左右。

3、分数的简单应用2课时左右。

九、数学广角——集合(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介: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看整时、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读、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学的。

主要包括:认识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

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

识和习惯。教学重点:1、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

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

作用。课时安排:

1、秒的认识1课时

2、时间的计算1课时。

3、练习 1课时

课时教案。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课时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 上 教学计划。新丰三小季自存。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在前四册教学的基础上,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 关于第一学段内容标准的要求和这套教材的整体编写规划,在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活动 四个领域安排了如下内容 1 数与代数。10000以内数的认识 读写和大小的比较。整千数加减整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学期总备课。主要内容。一 数与代数。数与计算 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原来与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共同编排在第四册。2 有余数的除法。原来在第四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五册。3 多位数乘一位数。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4 分数的初步认识。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风筝厂见闻 两 除以一位数。第一单元两 三位除以一位数。第一课时。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序号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整百 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