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府城小学卓素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及练习二十四第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利用集合**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集合的思想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课件、学生名单及纸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师:前不久,我们府城小学举行了田径运动会,想不想看看当时的情景?
生:想。**学校运动会录像)
师:这是运动会的开幕式,瞧!我们班的同学走的多精神啊!
师:课前,老师把87班同学参加跳远和跑步的情况制成了一个统计表。
出示:87班同学参加跳远、跑步的学生名单。
2、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这个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参加跳远的有李阳、刘明、赵青、王方、周红、张伟,参加跑步的有李阳、刘明、李响、胡月、杨柳、于丽、朱丹。
生2:李阳、刘明两项都参加了。
生3:我知道了参加跳远的有6人,参加跑步的有7人。
师相机出示这两条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参加跑步的比参加跳远的多多少人?
生2:参加跳远的和参加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出示这个问题)
3、引发认知冲突。
师:参加这两项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1:13人。
生2:11人。
师:这位同学觉得有13人,可那位同学却认为有11人,到底参加这两项的有多少人呢?我们还是请这个班的小同学老告诉我们吧。
出示:我们班参加这两项的一共有11人。
师:(很惊讶的)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生:有2人重复了。
师:重复了是什么意思?
生:李阳、刘明这两个人既参加了跳远,又参加了跑步,在数总人数时数了两遍,所以说是数重复了。
师:(指表)是的,正是因为有2名同学,既参加了跳远,又参加了跑步,在算总人数时数了两遍,所以参加这两项的一共有11人,而不是13人。
二、**体验。
1、摆一摆,圈一圈,初步感知集合图。
师: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有哪些同学参加了跳远,有哪些同学参加了跑步,有哪些同学既参加了跳远又参加了跑步呢?
课前,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套学具,(举袋)其中一个袋里装有参加跳远的同学名单,另一个袋里装有参加跑步的同学名单。你们能不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圈一圈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摆、圈情况向大家展示一下?
生:(边指边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这个圈里表示参加跳远的同学,这个圈里表示参加跑步的同学。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动脑筋了,这种摆法确实能很清楚地看出哪些同学参加了跳远,哪些同学参加了跑步,可我们还是看不出参加这两项的一共有11人呀?
哪个小组有更好地摆法?
师:你们的摆法跟刚才那个小组比,有什么不同?
生:(边指边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这个圈里表示参加跳远的同学,这个圈里表示参加跑步的同学,由于李阳和刘明两项都参加了,两个李阳指的是同一个人,两个刘明也指的是同一个人,所以可以分别拿走一个名单。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仅想法好,而且表达的也非常清楚。老师发现,刚才很多小组都把两个分开的圈交叉到一起了,虽然表面上形状不同,但你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是的,在数学上,我们常常用这样的图来表示。
2、利用多**课件演示集合图的形成过程。
出示: 我们把参加跳远的同学放到这个圈里。
我们把参加跑步的同学放到这个圈里。
师:结合刚才的操作想一想,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有哪些同学既参加了跳远有参加了跑步呢?
生:把两个圈交叉。
课件演示交叉的过程。)
师:可以了吗?
生:不可以。
师:怎么办?
生:分别拿走一个李阳和刘明的名单。
课件演示:飞走)
师:这样一个完整的图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3、理解集合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师:你能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吗?
指图说)生:红色的圈里表示参加跳远的同学,蓝色的圈里表示参加跑步的同学,中间交叉部分表示既参加跳远又参加跑步的同学。
课件出示:既跳远又跑步。
师:左边这4名同学表示什么?
生:只参加跳远的同学。
师:右边呢?
生:只参加跑步的同学。
4、结合集合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从图中能很清楚地看出参加跳远的有几人?
生:6人。课件出示:(6人)
师:跑步的呢?
生:7人。课件出示:(7人)
师:既参加跳远又参加跑步的呢?
生:2人。课件出示:(2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怎样算出参加这两项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算法?
生1:6+7-2=11(人)
板书:6+7-2=11(人)>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6是表示参加跳远的6人,7表示参加跑步的7人,由于有2人两项都参加了,算总人数多数了一次,所以要减去2人。
师:条理真清楚,谁还有不同算法?
生:4+2+5=11(人)
板书:4+2+5=11(人)>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4表示只参加跳远的同学,5表示只参加跑步的同学,2表示既参加跳远又参加跑步的同学。把这三部分合起来就是参加这两项的总人数。
师:还有不同解法吗?
5、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像这种有重复现象的问题,就是今天数学广角中要学习的一个内容。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三、 实践应用:
师:像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想接受挑战吗?
出示练习二十四第1题。
师:瞧,这里来了一群小动物,认识它们吗?说说看。
生:鲸鱼、猫头鹰、天鹅……
师:请根据你对它们的了解,把序号填在图中合适的地方。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生:会游泳的有①③⑤
会飞的有:②③
师:中间部分表示什么?
生:既会游泳又会飞的。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还真丰富,没难倒你们,在接受一次挑战可以吗?
出示二十四第2题。
师:这是一个文具店昨天和今天进货的情况,看看昨天进了几种货?今天呢?有重复的吗?
生:昨天进了5种货,今天也进了5种货,重复的有铅笔、钢笔、练习本。
师:两天一共进了几种货?
生:7种货。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两天一共进了10种货,因为有3种是重复的,所以减3后,就是7种了。列式为:5+5-3=7(种)
师:再来一道。
出示:三(2)班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这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3人。这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师:谁会列式?
生:8+9-3
师:为什么要减3?
生:因为有3个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了,所以算总人数时,要减3 。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课前,我向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调查了一下咱们班节目的准备情况,请看:
出示:六一儿童节,我们班参加歌唱表演的有8名同学,参加跳舞表演的有5名同学,猜一猜参加表演的总人数可能是多少?
生:可能是13人。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参加歌唱表演的有8名同学,参加跳舞表演的有5名同学,合起来就是13人。
师:一定就是13人吗?
生:也有可能是10人,如果有3人两项都参加了就会是10人。
师:还有可能是多少人呢?
师:最多可能是多少人?
生:最多可能是13人。
师:最少呢?
生:最少可能是8人。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对同学说些什么?
生:……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 下册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实验小学孟祥梅。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创新能力 评价说理能力。3 让学生在 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重 难点 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广角 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广角 教学设计。厦门前埔南区小学李惠芳。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 下 p109例2及练习二十四第3.4 题。教学目的 1 让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 操作 验证等活动,初步...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广角 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广角 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广角 教学设计厦门前埔南区小学李惠芳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 下 p109例2及练习二十四第3.4 题。教学目的 1 让学生通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