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发布 2020-03-06 03:26:28 阅读 9599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1课。本课教学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土壤,知道当地土壤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利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对土壤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做好简单的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和观察,达到亲近土壤,意识到土壤和生命有密切关系的这一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周围的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学生又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本课中学生将在了解我们周围土壤的基础上,意识到土壤和生命的关系。

在选择材料时,有目的地让学生采集田野里、花圃或水塘边等生活场所的土壤,因为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要达成的目标。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二、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

1.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2.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孩子们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2.孩子们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你们校园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

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评析】孩子们知道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是非常兴奋的,如果他们不知道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考察肯定会变成玩耍。让孩子说一说,这样既对孩子们进行了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的训练,又让孩子们对考察目的加深理解。

4.小组合作,到室外挖土。

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评析】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孩子们把观察经验内化、升华为知识的环节,所以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讨论。课后我对孩子们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土壤的认识是什么样的,结果发现: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交流、讨论的深刻与否是他们对土壤形成知识体系的关键,因此本环节孩子们的参与效果就成了考察本课成败的主要标准之一。

3.下面大家就可以把土放在白纸上研究了。为什么要放在白纸上?

4.大家开始研究吧,别忘了做个记录?

5.小组合作研究。

6.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7.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评析】研究别人的研究,这是本课的一大**特点。学生常常陶醉于自我的研究成果,认为自己的研究是最好的,表现于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总是忙着自己的讨论。交换一下,研究别人的研究,让他们自我发现对方不足的地方,同时也让对方找出自己的不足,产生思维上的震撼力。

8.小组交换研究。

9.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10.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11.小组汇报。

三)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2、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够独立的**一堆土壤的成分;

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4.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2.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4.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二、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出示几盒录像**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

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

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

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

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 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

△ 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

△ 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

(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3)学生比较干燥的和湿的土样,讨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五)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

1.谈话:如果下雨时,这两种土保水性能、渗水性能情况是什么样?猜一猜,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一般都认为沙的保水性能差。)

2.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

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

(2)在此基础让学生**,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

(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

六)学以致用,加以拓展。

1.(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

2.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它们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讨论:

△ 家乡的土壤中什么成分比较多?

△ 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这种成分?

△ 你认为家乡土壤里还有其它什么成分?

3.拓展活动:调查家乡的主要农作物。

活动过程:(1)自己的资料和经验开一个信息发布会,交流讨论土壤里生长了哪些植物?

(2)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或作品及调查结果贴在“土壤研究结果”大白纸。

(3)尝试选择土壤种类,种植一些植物。

3、肥沃的土壤。

一、教情分析: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念。同时,知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蚯蚓等动物的作用,确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的意识。让学生亲历成肥的全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恒心和毅力的大好时机,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持久观察,在科学学习中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关爱生命”的目标。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土壤的整个过程;

2.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3.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2.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

1.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2.室内活动。

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教师分发其他地区的土层标本)

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

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

评析】给孩子一个空间,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就可以充分展现他们对问题的思索。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观察中学会推理,从推理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正是这一活动设计的目的。

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

月日节。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1 骨骼。教学目的 1 要求学生知道人体骨骼的结构及其作用,并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部分骨的位置。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3 向学生进行有关骨骼的卫生保健教育。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1 提问,我们曾经学习过人体的知识,谁能说一说 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2 揭...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测量

测量。教学目标 1 用尺 量筒 天平 温度计 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作记录。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2 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活动 1 两条线是否是直线?2 两个物体哪个比较重?3 哪个容器里的液体多?2 学生研究后汇报。3...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备课本。学校。班级。科目。教师。二 学年第学期。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 我们周围的土壤1 2 了解土壤2 3 肥沃的土壤3 4 土壤的保护5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 果实和种子6 2 根和茎8 3 叶和花10 4 植物和我们12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 认识固体14 2 把固体放到水里15 3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