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总体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整合课程。
2024年教育部根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了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课程设置的原则中强调了假期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的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和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
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法制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国策、历史与文化教育、地理与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新形势,加强德育实践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有效解决现行课程实践中的问题是改革的重点。
新课程研究中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两个课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精心设计,两个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有利于解决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和社会课程并存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使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并具有以下特点:
1、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发展的培养,引导儿童成为品德良好、乐于**、热爱生活的好学生。
2、学习内容向儿童的生活回归,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际,使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有机结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儿童学习新课程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3、学习方式多样,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等活动方式,注重教师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应到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
二、“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特点。
新课程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倡导与学习这实际生活、真实的生活有机的融合,改变脱离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方式,使学习者通过切身生活体验,学会生活,体验道德的意义和价值。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与学习着的实际生活、真实的生活的有机。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
课程综合性的特点,学习内容呈现为多学科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和研究问题,形成对世界完整的认识图景。达到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培养,以及过程与方法的多样、综合性的体现。从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实际出发,由近及远,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的机会,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2、主题呈现。
整合课程教材的编制,大多以综合单元——“主题”的方式,每个单元既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主题,每个综合主题下,又有若干个内容具体的学习主题,这些学习主题与单元学习主题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学习主题围绕单元主题进行设计。每个学习主题以**社会和自然现象为主要特征,教材中强化**性问题的叙述和描述,不简单、生硬的呈现**的结论和概念,突破过去教材系统知识的传承方式,注重提示问题和活动的方式。
3、活动设计。
为了体现课程“活动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来主动的探索,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感受。教材编写中注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等,以及体验、感悟、理解、反思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使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学习中积累知识或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
4、回归生活。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为密切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呈现,都力求通过儿童视角,联系学生生活实践,通过活生生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感悟。
5、北京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差异显著。学习内容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要从学生生活的周围事物开始。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化建、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历史沿革更为亲切。
北京教材就要努力突出北京特色,充分体现北京地区的乡土特色,利用地方性的资源,增强学生对本地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培养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北京人。
6、资源分享。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材”不仅作为教师教学的资源,更为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学材”,因而本教材编写中注意多方位提供学生进行学习的线索,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通过不同形式内容的呈现,使教材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与对话,共同讨论的文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1、教材体系。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以及儿童生活的实际,教材的编写从有利于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教材编写核心;以儿童生活为教材编写的基础;以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为教材追求的目标,重视儿童学习与儿童生活的联系与衔接,教材通过一条主线——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为点、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为面,呈现了“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教学内容涉及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是综合的,同一内容有可能在不同年级重复出现,但层次和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材8册,教科书以单元主题的形式编排,每册有四个单元,安排了4—5个学习课题。教材内容安排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和接受水平,使儿童社会生活与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等相互融合,综合体现。
2、教材体例。
本套教材每册内容由4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主题内容。每个单元中的具体学习主题从不同侧面组织学习内容,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
教材呈现方式直观形象、**并茂,以图寓意、以图导文。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心理特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得实景**和**,以及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范例。此外,教材还设计一个小**的形象,始终与学生在一起,起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作用。
教材中设计的“小问号”,主要是提示问题和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学习卡”主要相对有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或经典型语句,包括几个方面:一是需要学生记忆的经典名句;二是对教材某一内容的提炼;三是它们都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这些学习栏目在学生和活动上起到了作用,在此基础上,《品德与社会》教材设计了体验、链接、思考、**、提示等学习栏目,主要有:
体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者模拟某一活动或过程来获得体验和感悟,比如角色表演、画画、游泳等。
链接:是指教材中无法呈现或者学生无需记忆,但同时又与教材某一内容相关联,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或认识的内容,包括知识扩展类、故事类等内容。
思考:提出指的学生深思的问题,问题要具有针对性、生成性和开发性。
**是指学生需要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等环节完成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调查、采访、实践操作等。
提示: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时注意的一些问题。
3、课程资源。
为了增加教材的活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本套教材提倡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开发身边资源;字教师用书中也为教师提供一部分教学资源材料和信息源。
四、教学计划和进度。
第一单元相信我能行
主题一夸夸我自己主题二我的兴趣爱好。
主题三困难算什么主题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二单元温馨的家
主题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主题二我在家能做什么。
主题三一家人说说心里话主题四我们都是好邻居。
第三单元爱在校园
主题一我和同学主题二爱我们的老师。
主题三我爱班集体主题四我为学校自豪。
第四单元我居住的社区
主题一看看我们的社区主题二访访社区里服务的人。
主题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主题四我也关心社区的事。
第一单元相信我能行。
成功需要自信,没有自信就没有成功。自信者相信自己是潜力无限的人,是自由幸福的人,更是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成功教育的首要内容就是培养自信。
这一单元设计的目的正是力求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以自知为基础,以自强为动力。本单元教材内容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兴趣爱好为线索,以学生生活中的感受、体验为切入点,以学生**式的学习方式来认识自己的优势,、兴趣和特长,使之建立起自尊、自爱和自信,进而使学生能够勇敢、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同学的优点,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行为,取得同学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的改进、完善和发展自己,从而为培养学生自信心、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奠定初步的基础。
本单元安排了4个学习主题:
夸夸我自己”包括“说说我的优点”、“同学帮我找优点”、“我与众不同的地方”三个部分。这一主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己和同学帮助下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与众不同的地方,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并为之感到高兴和自豪,培养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参与和探索的学习态度与精神以及关注同学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我的兴趣爱好”包括“兴趣激励我成长”、“兴趣特长益处多”、“兴趣爱好靠养成”三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明确兴趣能过给人带来益处,成功需要健康、需要自信、需要梦想、需要实干、需要坚持。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动手能力。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备课。济南市汇英小学。陶晓静。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全册备课。1.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单元 幸福家庭伴我成长 可爱的学校 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每个单元下设3 4个学习主题。教学内容涉及 我在成长 我与家庭 我与学校 我的家乡 社区 等方面的课程内容。...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第1课 我的一家。目标 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情,体会家庭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授法。教时 1教学过程 1 教师谈话导入 家是我们和家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和家人一起经历了许多故事,有欢乐 有悲伤 有烦恼,这些事都令人难忘。2 学生阅...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家。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自己成长所需的花费和表演从床上掉下来时父母的反应,引导学生感受来自亲人的爱,让学生体验父母或其他长辈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2.通过 三毛的录像片段,开展我与三毛比童年活动,使学生懂得家庭的珍贵。3.通过收集记录自己和家人之间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