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化学课堂的问题设计策略。
浙江省瑞安市第二中学(原瑞安市隆山高中) 张克龙 325200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永恒追求。制约这一目标实现的因素很多,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分别从编制情境性问题、关注问题中的知识关联度、选择最佳问点、设计有创造性思维的问题等方面阐述课堂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设计思维有效性。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只有问题才能产生思维活动,有思维活动才能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又是其它各种能力的核心。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通过优化课堂提问的来培养学生的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优良科学素养与高品质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效益。本文就提高课堂问题的有效性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难求全面,权作引玉之砖。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新颖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情境性问题就是指教师按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有目的,有意识地添加能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再按一定的表现形式编结而成的问题。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它能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经过自己独立自主的思维活动,经历发现化学知识的全过程而获取知识,掌握相应的化学思想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案例1]“过氧化钠的性质”问题设计。
在介绍na2o2能与h2o反应这一性质时,可以设计成以下几个问题:①大家都知道,水是能灭火的,但有同学见过水能点火吗?(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演示水滴到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脱脂棉燃烧。
②为什么会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③推测na2o2能与h2o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如何加以检验?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④哪些元素的价态发生了变化,指出氧化剂与还原剂,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等。
上述情景的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之间的不协调,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和良好的认知环境来调动学生兴趣。显然,如果教师直接设问:“过氧化钠有哪些性质?
”这种苍白无力的刺激根本不会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也就不会产生认知冲突。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只有当认识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生的需要。因此,有效的问题设计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要牢牢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问题的难度控制是问题是否具有启发生的关键因素,若问题太难,会导致课堂出现“僵局”,学生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若问题太易,会导致课堂出现“闹市”或“冷场”,学生处于“不思门道而热热闹闹”或“不愿思索而冷冷清清”的状态。
在控制好问题难度的前提下,还应把握好问题的梯度,尽可能形成由浅入深、一环紧扣一环,以体现知识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逻辑顺序的“问题链”。
问题的知识关联度是指所提出的问题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的程度。课堂上一个有效问题的提出,“产生于对知识背景的分析,仅有观察绝不能产生问题;只有当把观察与已有知识比较时,才能产生问题,产生思维”。因此,若要进行有效提问,就必须使问题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知识关联度,使问题从现象描述转化为让学生觉得是有所知有所不知的问题,转化为抽象性问题,从而产生思维活动。
案例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性质的“活动与**”》教学实录。
教师]:请你以hcl、ch3cooh溶液为研究对象,结合酸的通性,应用实验对照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
学生]取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测量溶液的ph,或与等量活泼金属(如镁条)反应,或与某些盐反应(如碳酸钠粉末)等等。
小结]问题:请说出上述这些实验现象解释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是通过等浓度的盐酸比醋酸中氢离子多来证明醋酸没有完全电离。
深度拓展]问题:ch3cooh中除了离子外,还存在哪类微粒呢?
学生]醋酸分子与水分子。
新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应用证明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来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呢?请你设计实验。
学生可以回答出不止以下的5种方案。
学生1]加入水,应用电导率仪器测醋酸及盐酸的电导率的变化大小。因为醋酸溶液中还有醋酸分子,所以加入水醋酸会继续电离,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比盐酸小。
学生2]相同ph值的盐酸与醋酸加水等量稀释后,ph值变化大小。
学生3]相同ph值的醋酸与盐酸等体积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用酚酞做指示剂,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的量多很多。
学生4]含有醋酸根离子的可溶性盐,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
学生5]等浓度的盐酸溶液与加有醋酸钠的盐酸分别与金属镁反应,观察两者反应速率,哪一者更快。
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新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应用证明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来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呢?”的产生是基于学生对“利用酸的通性证明电解质强弱实验现象”原理分析基础上,形成的新问题,这个新问题需要学生高强度的思维,同时又与本节课的知识有很高知识关联度,能让学生形成“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会分子化”、“弱电解质分子会离子化”的弱电解质电离动态特征。很显然,若没有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新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应用证明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来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呢?
”,整节课思维深度就显得肤浅,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也只是一种“静态”的理解,学生形成“弱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很低”错觉也就显得很正常,同时对后续的电解质电离平衡、盐类水解概念等新知识学习缺少必要的知识与思维准备。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两点是值得注意:一是课堂所提的“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所提问题应该指需要**或值得**的问题,而有的教师把不懂的知识、不清楚的概念、不会做的习题等统统纳入其中;二是不少教师对问题的有效性认识不足,其提问只不过是简单现象的描述加上疑问句和疑问语气,实际是为了提问而多问、乱问,并不清楚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有效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选择最佳问点设计问题,而且要把需要**或值得**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1、问在教材知识的着重点。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来进行设计,这是化学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问题的内容应潜入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维,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案例3]在“盐类水解”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测定氯化铵溶液、醋酸钠溶液和食盐溶液的ph。然后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问题1】氯化铵溶液显酸性,说明什么问题?
问题2】氯化铵溶液中的h+和oh-来自于什么物质?
问题3】水电离的c(h+)和c(oh-)难道不相等吗?
问题4】氯化铵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发生什么变化?实质是什么?
问题5】请分析另外二种盐的组成有何特点?它们溶于水后溶液分别呈中性和碱性,说明什么问题?
问题6】根据以上分析,请总结出各种盐溶于水后溶液呈酸、碱性的变化规律。
上述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围绕“有些盐溶液水,其电离出的离子会结合水电离出的离子,导致水电离促进,溶液形成酸性或碱性”的教学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展开,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引领学生思维。
2、问在学生思维的障碍点。
学生出现思维疑难或思维受阻是经常发生的,因此需要教师教学时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普遍性错误暴露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置,随时调整或改变原来准备的问题,分类设疑引发思考。
案例4]“二氧化硫的性质”问题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中so2与bacl2是否产生沉淀是很多学生都容易答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计成以下几个问题: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你认为该沉淀是什么物质?
如果有该沉淀物生成,除此物还有什么产物?
亚硫酸钡能存在于盐酸中吗?
相同条件下,亚硫酸与盐酸的酸性谁强?弱酸能制取强酸吗?
如果把bacl2改称cacl2,现象是否相同?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然在地产生“弱酸怎么能制取强酸”的疑问来,在学生显得一筹莫展之时,教师再从旁点拔,如果要使得so2通入bacl2产生沉淀,应该怎么处理?进一步引出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使学生恍然大悟。
这种“以错制错”的方法不仅可以化解知识的难度,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强化对这种错误根源的认识和分析,达到知其所错,以求防错的目的。
3、问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特别是在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下,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群情激昂的情况,此时教师及时引导,既可以让学生冷静思考,去伪存真,又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案例5]在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关系的教学中有这样题目: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仅含有nh4+、cl-等四种离子,请回答以下问题:
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除nh4+、cl-外,还应有两种离子。
上述溶液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对大小可能为。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溶液的溶质不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就不相同,所以学生的答案会出现多种情况。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如此设问:
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溶质的种类相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一定相同吗?
向氨水中逐滴滴入盐酸的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情况如何?
通过这样的设问,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容量,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广阔性。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摘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科学 的能力,努力倡导自主 合作 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知识的获得 能力的提高,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 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 只有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化学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
5 图示式结尾。图示式结尾能化繁为简杂,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鲜明的化学知识体系,反过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完 物质的量 这一章的知识后,可以将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的转化关系归纳为如图所示的网络关系图 6 表扬激励式。喜欢接受别人的激励与表扬,是人们共有的心理状态,学生更是如此。一节课结束时,及...
化学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摘要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没有明确地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提出如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办法。而 学案导学 正是以学生自学 自研 互研,学生间合作 教师导学释疑为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词 学案导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习方式。现代课堂教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