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培训教师成长作业

发布 2020-02-27 18:52:28 阅读 5302

《新课程培训——教师成长》作业。

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中”我对这几句话最感兴趣: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就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如果说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不能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旁观者,那么就可以认为,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参与行动研究,不能成为行动研究的旁观者。”

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再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仅仅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把课程开发的权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来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研究素养。

当然教师进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不可能也不需要像专家那样,恪守严格的研究规范与操作程序。基于客观现实条件,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是最为恰切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研制开发的流程,也是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

它遵循的是“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其核心环节也是“反思”。可以说,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教育行动研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要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本质上要求教师具有教育行动研究的素养。

在课改条件下,教学既要反对经验主义,也要反对理念主义。评课要重视理念,但不能理念主义或理念化。”

有些评课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君不见,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有的评课人,以一副“天下真理尽在吾手”的气概,以“华夏大地只有我一人对新课标新理念理解得最正确、最深刻”的架势,经常性地把一线教师精心打造的课堂教学,评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这种评课人的“做派”固然令人反感,其思维方式尤其让人反感。

其思维方式简单说来就是:不讲唯物主义。

旧理念下有新做法——所谓“旧瓶装新酒”,新理念下也有旧做法——所谓“新瓶装旧酒”, 穿新鞋走老路”。比如有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应试教育”的,他也可能来一点素质教育的做法;反之亦然。有的教师做法很新潮,但新潮方法下潜藏着的是陈腐的观念。

比如,某些地方把“课改前是学生跟着老师走,课改后是老师跟着学生走”当成是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或把它当成课改最大的实绩。这实际上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总之,在课改条件下,教学既要反对经验主义,也要反对理念主义。

评课要重视理念,但不能理念主义或理念化。课改的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课改的理念出发,并不是思想解放的表现,而是思想僵化的表现,是教条主义的表现,是与新课程的本质背道而驰的。

一个评课者,如果缺乏唯物主义精神,不从实际出发,不实事求是,而一味高高在上,以理论的帽子来压人,他的评课就会变得幼稚可笑。所以我们提倡“逆向评课”——即不是站在理论和听课者的立场上,而是站在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立场上来评课。评课不是强迫教师重新构建什么,而是帮助教师完善自己的想法。

我最喜欢的教育故事是《我的成长之路》。其中有一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求中小学教师完全对抗应试教育是不现实的,但是,一个具有教育理想主义情怀的教师,他会自觉地拒绝世俗强加于教育的种种枷锁,会在应试的夹缝中为孩子将来的成长争得尽可能的一片天空。

我相信,只有千千万万的普通教师逐步地觉醒过来,意识到自己对于教育的这一份责任,才能够最终汇成滚滚洪流,冲破应试的藩蓠,为教育争得一片光明的未来。”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地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走在通往优秀的路上,必然会越来越轻松自在一边走一边放声歌唱。

新课程培训 教师成长

教学的最关键环节是上课,而要上好一节课就离不开备好一节课,而要备好一节课则离不开查阅大量的资料,也就是说,要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拓展材料。我认为缺乏拓展材料的课堂教学就是照本宣科 课堂就会枯燥乏味 学生就会昏昏欲睡,教学自然就会失败。在备课时,我为学生提供拓展材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考古发掘的最新成...

新课程培训与教师成长

作者 刘玉华。新教育时代 学生版 2018年第16期。摘要 新课改的实施,其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新课改的内容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促使教师个人与专业的成...

新课程培训作业

答 新教材中1.2.1函数的概念这一节,与以往教科书比较,教科书对函数概念的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先映射后函数的顺序,直接通过三个背景实例,在问题的引导下分析概括出运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描述的函数定义。这样,既衔接了初中阶段将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认识,又进一步提升到用集合与对应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