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质量

发布 2020-02-23 17:20:28 阅读 9310

第二节质量(二课时)

质量》一节的教学与旧教材和教学大纲有很大的不同:内容上,把旧教材的“质量”和“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合起来学习。

方法上,把“天平的使用方法”的演示实验,改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把“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改为做“想想做做”的两个实验,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的结论,一方面在让学生练习使用天平称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体验,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而改变。这样,新教材注重了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切身的体验,真正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因此,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实例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分析形形色色的物体所含的物质不同,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对于质量的单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为了增加学生对千克和克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小数据”中列举的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并学会估测一些常见小物体的质量。

而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则采用学生利用自己动手称量身边的物体边讨论边操作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动手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学校:佛山市南海区大沥中学。

主讲教师:梁念卿。

授课班级:304班。

人数:57人。

授课时间:2024年9月3日。

课前准备:天平(及挂图)、铁钉和铁锤、铝锅和铝勺、木制的桌子和椅子、一瓶矿泉水、物理课本、一个鸡蛋橡皮、铅笔、塑料尺或其它文具。

复习提问:老师:同学们在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学习的知识有: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物质在通常情况下,以固态、液态、气态这三种形式存在。

老师:既然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请观察下列物体它们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比较它们共同点和不同点,用学过的知识总结一下。

(出示预先准备好的物体):

铁钉和铁锤、铝锅和铝勺、木制的桌子和椅子。

学生积极讨论,举手回答)

学生甲:铁钉和铁锤由铁组成,铝锅和铝勺由铝组成,木制的桌子和椅子由木组成。

学生乙: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口铝锅比一个铝勺所含铝多,一张木制的大桌子比一把小木椅所含的木材多。

教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能否把两位同学所讲的内容简单地用一句话归纳起来呢?

学生:能。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老师:好!物理学上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入质量的概念。

( 板书:课题:第二节质量。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知道了什么是质量后,你还想知道质量的一些什么新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举手回答)

学生甲:我想知道质量有哪些单位?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乙:物理上的“质量”和日常生活中的“重量”是否一样?

学生丙:测量质量有哪些工具?怎样正确使用它?

学生丁: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那么质量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与什么因素无关?

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现在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共同**并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二、质量的单位:)

提出问题:1、平时在市场上买水果、蔬菜或自己称体重时,会遇到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2、单位的换算关系怎样?

学生:质量的单位有:千克、克、毫克、吨。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kg=1000g 1t=1000kg 1g=1000mg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的“小数据”,熟悉和体会一些物体的质量。

学生:(活动)用手体验桌面上:一瓶矿泉水、一本物理课本、一个鸡蛋的质量。

老师:刚才大家估计一瓶矿泉水、一本物理课本、一个鸡蛋的质量准确吗?怎样才能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呢?

学生:(齐声回答)用仪器测量。

老师: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请同学们观察挂图和天平的实物了解天平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

底座、横梁、托盘、指针、标尺、游码、分度盘、平衡螺母。

老师:知道了天平的结构后,那么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要注意哪些问题?自己阅读课本p10找出来,并分析如果不按照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分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甲: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否则测不出物体的质量。

学生乙: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否则砝码会生锈,弄脏,测量不够准确。

学生丙: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上。否则会腐蚀天平的托盘,损坏天平。

学生丁:注意观察天平标尺上的零刻度和最小刻度值。否则读数不准确。

老师:怎样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使用天平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怎样用天平测量橡皮、铅笔、塑料尺或其它文具的质量,然后把它总结出来。

学生: 阅读课本p10的“想想做做”学生分组讨论后,动手进行测量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结果。

学生动手操作,开始实验,积极**,气氛活跃,教师从旁指导)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一起来总结天平的使用方法好吗?

全体学生:好!

学生争着举手回答,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学生甲:使用天平时要先调节天平的平衡,调节的方法是:

把天平水平放置。

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点上,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学生乙:在天平的左盘放被测物体,在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

学生丙:加砝码时应由大到小。

老师:刚才三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证明大家在做实验时都很认真。对于天平的使用还有没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呢?请同学们再想想。

(学生寻思后有一个学生举手)

学生:加减砝码要轻拿轻放,砝码用完后要及时放回盒中。

全体学生:鼓掌!

老师:物体的质量在条件改变时是否发生改变?请同学们动手完成课本p11的“想想做做”的两个实验和冰块熔化成水质量是否改变。

学生:(分组实验)

老师:通过上述的三个实验,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总结)

物体形状、状态改变而体的质量不变。

老师:正确!一块铁从地球上拿到月球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学生:质量不变。

老师:归纳上述的内容可总结出物体的质量在什么条件改变时不发生改变?

学生: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改变而物体的质量不变。

老师:请同学们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总结: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学习了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3、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用天平来测物体的质量。

4、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改变。

老师:这节课大家都很认真,很积极参与,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坚持,一定会学好物理的。今天的作业:做课本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练习。

背景资料]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中,“所含物质”的涵义是含混不清的,它既不是指物体中所含分子、原子的数量,也不是指“物质的量—摩尔数”,更没有说明不同种类物体的“物质的量”如何测量或比较,所以,这种说法仅是一种通俗、初浅的表述,但它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即可以用天平来称量物体所含的物质的多少,因而容易为初学者接受。

质量用天平测定。重力则用弹簧秤测之。其原因是:

天平是等臂杠杆。设臂长为l,被测物体的重力是w1,砝码的重力是w2。当天平平衡时,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得到w1l=w2l w1=w2

当天平平衡时,物体与砝码的重力是相等的。由于物体和砝码在地球上的同一地点,设此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w1=m1g,w2=m2g。

九年级物理质量

第二节质量。从容说课。质量 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 质量 的含义 本节将质量的概念以 物质的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来作为标准使学生理解,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在 质量 的概念上不作过多的讲述 在第一节的基础上,理解 ...

九年级物理质量

课题 11.2质量。教学设计。设计思想。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讨论,引入质量的学习。通过对实际物体质量的描述,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有具体认识。通过学习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引导学生 质量是否随形状 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1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

九年级物理质量教案

二 学习新知 35分钟 教师 关于质量,同学们知道多少?学生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教师 板书 一 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学生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测量质量的仪器有杆秤 天平等。教师 刚才,大家基本上说出了关于质量的主要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质量的测量等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