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蒹葭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2-22 16:14:28 阅读 8082

《蒹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诗经》重章叠句,起兴等有关特点。

2. 感受,理解和鉴赏诗歌**美,绘画美和情感美。

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顺诗歌。

教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乐曲《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蒹葭》作铺垫。

2. 导语:通过《关雎》一诗的学习,可以说我们已经在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中,感受了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最得风人深致”的一首《诗经》作品——《蒹葭》。

3. 交代学习方法:吟读——译读——研读——美读。

二.吟读。

《蒹葭》中有些词语如“涘、湄、沚”比较生僻,句式、押韵也不符合常见的规律,读起来有诘屈聱牙之感。本环节的学习就是要读通,读顺诗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1. 检查预习,为学习诗歌扫除字词障碍。

2. 提出吟读要求:声音要有起伏,节奏比较自由,带上古人的味道。

3. 聆听配乐朗读,直观感受吟读方法。

4. 学生吟读。

5. 教师点评学生的吟读。

三.译读。

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能比较模糊,本环节的学习就是要理解诗歌内容。

1. 提出译读要求与方法:把《蒹葭》译成现代诗,以诗译诗,不要译成文;注意力求押韵,诗歌讲究押韵;译诗就是把有些字解释一下,把有些字的意思扩展一下,,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翻译,记下来就是诗。

2. 教师示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

3. 学生小组译读练习。

4. 学生译读交流。

5. 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四.研读。(通过《关雎》一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诗经》的写作特色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这是这一环节学习成功的基础。)

蒹葭》一诗玲珑剔透,令人遐想,美不胜收。本环节的学习就是鉴赏诗歌的艺术美,感受古典文化的神韵。

1. 方法介绍:回忆鉴赏《关雎》艺术美的方法,迁移到本诗的鉴赏。

2. 推荐选题,供学生选读。

研读选题如下:

蒹葭》的**美 (理解《蒹葭。》用韵,叠词及重章叠句方面的特色。)

蒹葭》的绘画美(理解《蒹葭》“兴”的运用所营造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

蒹葭》的情感美 (理解《蒹葭》用“以景托情”手法来表现强烈、细腻、丰富、执着感情的特色。)

学生也可自定选题,如:

蒹葭》的含蓄美

蒹葭》的朦胧美

3. 学生分组研读,教师巡回指导。

4. 研读交流,教师相机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点拨。

五.美读。

通过美读,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完美地再现诗歌描绘的艺术形象。

1. **配乐朗读。

2. ****,学生自由美读,互听互改。

3. 学生配乐美读交流,全体鉴赏。

4. 美读成诵。

六.作业:

1. 制作《蒹葭》的朗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可以配乐。

2. 任意选择诗句,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意境。

板书: 蒹葭

诗经》 **美——用韵叠词重章叠句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绘画美——起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情感美——以景托情强烈、细腻、丰富、执着。

九年级语文《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 教学设计。蒹葭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版初中语文九处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 诗经 两首,是 诗经 秦风 中的名篇。诗歌采用重章叠句 反复咏唱的章法,描绘了主人公对伊人的倾慕之情和苦苦追寻的过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执著之意,感情淳朴 真挚,文字很简单,但作品给予人的美感却极丰富...

九年级语文《蒹葭》教学反思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 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 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 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语文 蒹葭 教学反思,仅供参考!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和学生都被诗歌着优美的旋律所吸引,被他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蒹葭《诗经》教学设计

蒹葭 诗经 教学设计。一 引入课题 幻灯片2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