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发布 2024-03-24 22:50:09 阅读 8713

总分:100分)

一、语文积累(2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殉职(xún) 狭隘(ài) 热忱(chén) 拈轻怕重(niān)

b.干涸(hé) 坍塌(dān) 帐篷(péng) 刨根问底(páo)

c.痴想(chī) 凝成(níng) 喧腾(xuān) 一瞬间(shùn)

d.隐秘(bì) **(huò) 慷慨(kǎi) 戳穿(chu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溜达废虚微薄光秃秃 b.流淌酬劳水蕖滚烫。

c.幻想呼啸纯粹精益求精 d.佩服鄙薄琢磨见异思千。

3.依次填入下面括号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 )往往令人无法捉摸,( 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精彩有力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a.因为所以然而更 b.虽然也但是却。

c.即使就然而还 d.既然就所以却。

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为了防止类似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b.突然,狂风和暴雨一齐倾泻下来。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启动,拉开了全国一项大型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序幕。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b.他们同学之间的感情好得不得了,简直是形影不离。

c.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

d.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是的事。

6.根据括号里的语意要求,为下列句子加标点。(5分)

1)北方冬天经常下雪。

告诉别人北方下雪很常见)

2)北方冬天经常下雪。

表示不相信北方冬天雪多)

二、阅读(40分)

一】(20分)

像水一样流淌。

张建伟。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到 1955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了,但是,父亲靠卖树的微薄收入根本无法供兄弟俩一起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让哥哥考上师范后他再去读书。看着一向坚强、不向子女哭穷的父亲如此说,他立刻决定休学一年。不过,就是这停滞的一年,他和他哥哥的命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1962年,他20岁时高中毕业。"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1961年这个学校有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一年之隔,四个班考上大学的人数却成了个位数。

结果,成绩在班上数前三名的他名落孙山。

高考结束后他经历了青春岁月中最痛苦的两个月,几十个日夜的惶恐紧张等来的是一个不被录取的通知书,所有的理想、前途和未来在瞬间崩塌。他只盯着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天空飘来一片乌云,他的世界便黯淡了。他不知所措,六神无主,记不清多少个深夜,他从用烂木头搭成的临时床上惊叫着跌到床下。

沉默寡言的父亲开始担心儿子“考不上大学,再弄个精神病怎么办?”就问他:“你知道水怎么流出大山的吗?

”他茫然地摇摇头。父亲缓缓说道:“水遇到大山,碰撞一次后,不能把它冲垮,不能越过它,就学会转弯,绕道而行,借势取径。

记住,困难的旁边就是出路,是机遇,是希望!”父亲又说:“即便流动过程中遇见了深潭,即便暂时遇到了困境,只要我们不忘流淌,不断积蓄活水,奔流,就一定能够找到出口,柳暗花明。

”一语惊醒梦中人。

1962年,他在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将村小学任教;1964年,他在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农业中学任教。后来,又历任文化馆副馆长、馆长。1982年,他终于流出大山,进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工作。

1992年,正是这40年农村生活的积累,使他写出了大气磅礴、颇具史诗品位的《白鹿原》。

他就是陈忠实。

以后有人问他:“怎么面对困难与挫折?”

老先生总淡淡地说:“像水一样流淌。”

像水一样流淌,这是岁月积淀的智慧。遇见困难,努力了,无法消灭它,不如像流水一样,在大山旁边寻找较低处突围,依山而行,借势取径。只要我们不忘努力,不断奔突,也一样能够走出困境,到达远方,实现梦想。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8.第③段画线句子中“一片乌云”指什么?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9.陈忠实的父亲是用什么方式教育陈忠实走出困境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4分)

10.“1992年,正是这40年农村生活的积累,使他写出了大气磅礴、颇具史诗品位的《白鹿原》。”这句话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5分)

1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二】(20分)

孤独的老乡。

夏阳。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

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没干吗呀。”

“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我……我在找人。”

“找谁?”“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

“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

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

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

“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

“你耍赖,你刚才打**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

”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

“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

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12.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4分)

13.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怀疑认同 14.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15.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总结

纪念白求恩。一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 二 字词拼音。派遣 qi n 狭隘 i 热忱 ch n 殉 x n 职 鄙 b 视 冀 j 麻木不仁 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拈 ni n 轻怕重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精益求精 好了还要更好。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姓名时间 100分钟得分。一 基础知识积累 24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 狭隘 i 哭泣 q 酬劳 ch u 滑稽 j b 呻吟 y n 干涸 h 薄荷 b 挪动 n c 树梢 xi o 附和 h 嫌弃 xi n 慷慨 g i d 抽噎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一 积累与运用。1.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 在离开之前,他们向下着我看。2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他所做的事。3 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的。a.瞪观察高超。b.盯观察高明。c.盯 高明。d.瞪 高超。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