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七律人教部编版

发布 2024-03-24 00:40:08 阅读 8763

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资料,知道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2.学习品析诗歌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红军藐视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领悟全诗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朗读时注意语调上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掌握节奏的韵律,感悟诗歌的**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欣赏**:十送红军。

2.导入新课:《十送红军》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时老百姓送别红军的情景。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

当时***率领的**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让我们一同走进***的《七律·长征》,一同走进红军长征的岁月。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逶迤、泥丸”等读音,以及“难、蒙”等多音字的读音。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渡”这个生字时,可以结合**;学习“崖”这个生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谜语示例:厂上一座山,厂下双土填。山石或高地,陡峭侧立面。(崖)(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

崖”的“山”要写得扁一点。

渡”的三点水偏左,重心放到“度”上。(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

厓—崖(山崖)—涯(天涯)—睚(睚眦)度—渡(渡河)—镀(镀金)—踱(踱步)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体知识介绍。

明确:本课题目包括了体裁和诗题两部分。七律代表课文的体裁,长征就是诗的题目。

七律是七言格律诗的简称。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二、四、六、八行一般押韵,第一行可押韵可不押韵。

句内和句间要讲求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2.指导朗读:**朗读音频,让学生根据朗读音频画出课文的朗读节奏,感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情基调为激情豪迈。朗读节奏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学生自读、分组读和齐读课文。

4.分组合作: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明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5.自由朗读:结合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的画面场景,朗读诗歌,读出感情。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诵读,是诗歌学习重要方法之一,在朗读中,我们可以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跟着读出节奏、

读出轻重音。熟读成诵,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地学习着。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律诗云崖大渡桥索桥。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诗的重点字词并整体感知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每一句诗句的意思。

不过,是不是我们把这首诗的字词句弄清楚了就够了呢?当然不够。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要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来提升自己。

这节课,我们还将一起来品悟诗情。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学习句。

1)朗读指导:“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时的平淡语气。

2)说说对“远征、难、万水千山、等闲”意思的理解,以及整句诗的意思。

明确:远征:二万五千里长征。

难:指长征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万水千山:

“万”“千”都是虚数,形容很多条河,很多座山。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整句诗的意思: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困难,把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具体)

3)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这两句包含着一种怎样的感情?体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明确:自豪。体现了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2.学习句。

1)朗读指导:语气要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2)第二联分写什么?

明确:分写山。(3)写了哪两座山?

明确:写了五岭和乌蒙山。(4)品析这一联中夸张手法的妙处。

明确:“逶迤、磅礴”极言其大,说明山势之绵延、之高大,以示翻越之艰巨;“泥丸,细浪”极言其小,说明红军藐视之,不放在眼里。

3.学习句。

1)朗读指导:第5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6句语气要低沉。(2)第三联分写什么?明确:分写水。(3)写了哪两条河?明确:金沙江,大渡河。

4)设置情境,**《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段**,体会红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拓展示例: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

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为了渡过金沙江,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红军主力队悄悄到皎平渡袭击,缴获敌人前来侦查的一只渡船,又在老百姓的帮助下捞了一只破船,用布将漏洞补上。他们乘着两条船悄悄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于是红军来个突然袭击,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

后来还找到了五条渡船,动员了36名艄公。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红军早已远走高飞,无影无踪。

就这样,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5)抓住细节描写,说说两次战斗场面的不同。

明确:一次是巧渡,说明红军将士的足智多谋;一次是强取,说明了红军的英勇无畏。4.学习句。

1)朗读指导:朗读这几句诗时,应该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更喜”“尽开颜”要读得稍重一些,一字一顿,高昂有力。

2)“更喜”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写法上,第四联回应首联,以“更喜”呼应“不怕”,进一步深化了主旨。(3)这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对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美。

5.通读全诗,思考:全诗写了哪五幅图?你能在每个地名前加上动词,恰当地命名这五幅“征难图”吗?

明确:五岭、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岷山。示例:足踏五座岭,脚踩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越岷山雪。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暗示了红军战士___后的心情,从“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字可以体会到___

明确:巧渡金沙江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2.总结。

同学们,对长征胜利的展望,对革命成功的希望,这正是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带着这种豪迈的战斗激情回到《七律·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四、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万水七律·长征分述金沙江——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千山大渡河——寒。

岷山——千里雪总结——三军过后尽开颜。

总起——不怕难只等闲。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人教部编版

5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关键字表达的思想情感。2.理解诗歌高度概括的艺术性和夸张的表达方式。3体会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关键字表达的思想情感。2.理解诗歌高度概括的艺术性和夸...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教案 2

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是 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 长征教学反思

5七律 长征。七律 长征 中讲述的史实与我们的生活较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情感,我从多方面让学生了解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初步感受到长征的艰难。再通过课文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诗歌内容,之后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从而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